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刘超  曾克峰 《特区经济》2012,(2):174-176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有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两大宗旨。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地质遗迹资源与地学环境的保护,而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的构建思路。本文吸取品牌延伸战略与"1+1>2"整体效应的精华思想,贯彻科学性优先原则,提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业链构建的一般思路为"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旅游产业-优势旅游品牌-品牌扩张-旅游产业链"。并针对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给出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链构建策略:围绕地质遗迹景观行政整合旅游资源,围绕地质公园旅游配置县域资源,以地学科普游为主要产品构建区域产业链,以区域规章制度保障品牌质量与产业链的运营。  相似文献   

2.
蔡冬梅 《中国经贸》2014,(6):203-203
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优化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县域地区未来的财政经济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县域经济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我国目前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设想了我国县域地区未来财政经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几点改善我国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何行  何潇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54-159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交通瓶颈在于县域基础设施通达度偏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互联互通”交通布局还未形成。在国家提出要在偏远及交通不便地区大力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的背景下,各省纷纷发布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确定了通用机场的县域建设定位。据此,立足于通用机场的高速建设趋势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通过论述依托通用机场提升县域交通通达程度的可行性,进一步阐明了通用机场对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交通优势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观测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揭示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间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从而为区域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四川省183个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测算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可以观察到四川县域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减弱以及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更是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滨州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比较优势,提升特色经济水平;以园区建设为抓手,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深入分析各区的差异成因,进而提出三类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区域的形象,是聚合各种生产要素的“洼地”,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高地”,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就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必须立足于县域实际,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县份,真正把环境建设放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需要的高度来认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县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研究——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质公园是重要的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在回顾近几年地质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石林公园科技旅游的发展方向尝试性进行可行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乃至各省的综合经济实力都显现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区域划分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分析了该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区域特征,从而为该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该省经济实力区域特征分析,也为类似其他各省乃至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泉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基础上,以泉州市尺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定量分析泉州市管辖的11个县市的各产业部门,县域差异显著,其中晋江市县域经济总规模变化对泉州区域经济规模增长的贡献最大,其他县市贡献度以次为鲤城区、丰泽区、南安市、惠安县、石狮市、安溪县、泉港区,永春县、洛江区、德化县;并据SSM分析图筛选11个县域的优势、劣势产业,为泉州市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加快赣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赣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本文阐述了海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异,对海南省县域基本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分析了海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海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依据最新面板数据,结合石家庄实际发展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石家庄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石家庄地区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找出了各县域经济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县域经济调控、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黄宏彬  孙洪斌 《特区经济》2011,(11):286-288
工业革命以来,实践证明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现象:一些资源贫乏的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反而赶上了很多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国家。这一现象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源潜能就是新时期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由于行政区划的稳定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变化性,使现行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暂时或长期存在着不一致,从而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指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就此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首先,我们可以对现行的行政区划做出一些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最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减少行政区划的调整次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秀清 《特区经济》2014,(6):180-181
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引擎。宁城县在以小城镇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主导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链条短;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城镇职能雷同;城镇经济发展较弱,规模小,聚集能力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金短缺,城镇管理水平落后;城镇潜在特色资源突出,挖掘和发展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充分考虑产业支撑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进行小城镇建设;培育壮大城镇支柱产业;鼓励小城镇联合发展;培育城镇特色;增强城镇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孙国民  毕钰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15-19
县域经济条件下发展总部经济是浙江经济值得探索的一条新路子。文章以经济发展基础较厚实、经济体规模较大、区域优势相对明显的诸暨作为总部经济发展的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和评估诸暨发展总部经济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科学提出诸暨发展总部经济的四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发展差异是安徽省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差异的主因。民营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创业型经济,而地区创业氛围是民营经济创业活力的源泉。因此,提升创业活动水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营建安徽地区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