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储蓄存款增速,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目前,在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改善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高增长的态势,这是由收入增长、制度和体制变迁及分配格局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对体制变迁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储蓄的过度增长却不一定是好事。为此,需要重视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储蓄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梅芹 《海南金融》2006,(12):16-18,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本文从居民收入、心理预期、收入分配、投资渠道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分流我国巨额居民储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边际储蓄率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分析居民储蓄动态的一种基本方法.近两年来我国储蓄存款的异常坚挺与边际储蓄率的负性增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仅就边际储蓄率负性增长的成因及其效应作些探讨。所谓边际储蓄率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  相似文献   

6.
高储蓄率的宏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华 《济南金融》2004,(12):24-25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引言 多年来,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保持了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在2003年突破了10万亿,2011年末超过了34万亿人民币,许多人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居民高储蓄率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董承章、张书云(2001)认为,储蓄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储蓄的生命周期特征及预防性动机共同决定着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曲扬(2003)认为,导致居民高储蓄的原因有预期收入不乐观和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个人投资渠道狭窄;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消费不振,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信用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发展消费信贷来降低储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高储蓄率,这其中,中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让人关注与担忧。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与结构升级,大量的居民储蓄规模逐渐凸显了其负面效应,如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会更容易形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储蓄率过高。随后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在结尾处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一直居高不下,居民储蓄的高增长,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过高的储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从居民储蓄的结构、性质、动机入手,在对居民储蓄、消费、投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对待、科学引导,多种手段并用,抑制居民储蓄的过度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0.
司巍 《上海金融》2007,(6):19-21
近一年来,上海市商业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加速分流现象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储蓄资金分流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市场繁荣和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投资意识强烈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较为突出。本文就有关经济金融变量指标对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开展了相关性计量分析,得出投资领域拓宽、投融资市场活跃是快速分流商业银行储蓄资金主因的结论。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分流效应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居民持高不下的储蓄率.图1是我国GDP增长率与储蓄增长率的比较情况,图中清晰的显示出居民的储蓄增长率几乎年年都大大高于GDP的增长率,大多数年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率.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从1980年的399.5亿元增长到1984年的1214.7亿元,到1992年突破一万亿大关,之后便一路飙升,94年又突破2万亿元,到2000年达到64332.4亿元,截至2001年已经达到了73762.4亿元,短短的二十年间增长量将近350倍,速度惊人.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居民储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态势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居民储蓄存款的持续增长是我国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的重要基础,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做了充分准备,不必急于分流.  相似文献   

14.
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苇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储蓄存款是居民购买力的货币表现,它构成了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增加投资与刺激消费成为当前国家启动经济的主要宏观政策措施。因此,银行储蓄存款的变化,反映着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资金效 率。   一、 1988年以来我省储蓄存款变 化情况   1996年 5月以来,央行连续 7次降息的作用对象主要指向多年来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存款,希望借此驱动这巨大的“笼中虎”走向市场,转化为消费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一 )1988年至 1998年 10年间,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 17. …  相似文献   

16.
赵刘杰  马众 《时代金融》2016,(6):139-1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民储蓄率和储蓄额也在不断增加,高储蓄支持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储蓄率过高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居民高储蓄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化解居民高储蓄率的对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居民储蓄分流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格局的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迅速积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收入大幅度增加,截至1991年底止,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9240亿元,比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了近44倍,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几乎全部以银行储蓄方式出现的单一居民金融资产形式,却导致了以银行为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的单一模式,给经济、金融也带来了一些深层的问题。主要是: (一)银行借助居民储蓄存款为负债主体,通过信贷将储蓄存款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软约束和居民对银行  相似文献   

18.
将预防性储蓄转化为投资性储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1999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59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是自1990年以来同期增幅较大的。在5月下旬中国股市发生“井喷”和第7次存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新增存款额增幅仍偏高,表明调整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及其他投资手段对储蓄存款分流的难度加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城乡居民储蓄是预防性的,不是投资性的,只要储蓄存款利率不为零,预防性储蓄存款是不会分流很多的。这一现实使得今后中央银行利用降低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的杠杆来加速储蓄资金分流的力度会越来越小。  …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货币财政政策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抑制储蓄高速增长,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速度加快.但分流出来的大量资金是否如政策制定当局预期,真正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是否有效刺激消费和拉动了投资需求,是当前央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研究储蓄存款增幅回落,应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了解其回落的原因及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为此,我们就以上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20,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