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市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我国农业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理论分析表明,发展特色农业可以显著地提高农业竞争力,而特色农业要做大做强做优离不开产业化经营。本文通过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特色农业 产业化经营=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概述世界农业演进规律和农业发展阶段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基础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五大公因子,并测算出我国不同区域在各因子上的标准化得分。然后,通过判别分析将全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所处阶段划归为四大类:以农业科技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发展阶段;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产品效益为重点的发展阶段;以加速市场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的发展阶段;以农业多功能性、环境可持续性为重点的发展阶段,并提出区域分异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许多国家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经营制度的整体创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发展的难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和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多次发生的农业产品安全事件,导致农业产品的安全问题倍受瞩目。怎样做到确保农业产品的安全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双赢,已成为农业企业努力的方向。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的经验证明,虽然短时间之内对农业企业实施环境规制,有可能会影响到其创新性活动,甚至影响到其盈利的能力,然而就长期来考虑,环境规制是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并能持续提高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论述了环境规制和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环境规制情境下提高农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规制对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农产品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进农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应抓住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近年来,溧阳市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既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又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黑龙江垦区的基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来自农业,而占另一半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都依赖于农业。因此,提高垦区的农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对垦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市场竞争力是指各个市场主体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争胜的能力。市场竞争的直接状态是企业以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优势对购买者群体的争夺。企业这种以产品争胜的能力叫产品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面对WTO关于消除贸易歧视和实行国民待遇等原则被普遍认同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形势更加严峻,个别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不仅面临巨大的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而且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呈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格局,农业核心竞争力己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入手,阐述了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并从农业外资源、农业生产者和农业制度几个方面对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进行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1.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入手,寻找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模式,从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竞争力问题及对策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逐步向小康社会过渡 ,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背景下 ,迫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意识 ,变“产品农业”为“市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产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整合全球资源 ;不仅要做出食品贡献、原料贡献和外汇贡献 ,更重要的是创造市场卖点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拉动农民增收。一、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农产品竞争力是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取胜获利的能力。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涉及到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诸多因素 ,其中价格、质量是最直…  相似文献   

13.
正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开放度不断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断加深,准确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特点和我国农业竞争力状况以及农业开放面临的问题,对于更好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我正处在发展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说,是一次重要和严峻挑战。面对激励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各项应对工作,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提高产业,农村经济素质,带动产业经营主体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增强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升小农竞争力:日本农业新政策的指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多地少的东亚国家而言,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强农,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当前,日本农业面临国内外挑战,困难重重,提高农业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优化农业政策规划,将提升小农竞争力作为提高本国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指向,并积极进行农政改革。构建"进取的农林水产业"和"农林水产业出口强化战略"的提出,《食品、农业、农村基本纲要》的再次修订,以及《农林水产业地区活力创造计划》《农业竞争力强化计划》等文件的接连出台,体现了日本在提升小农竞争力方面的决心与政策措施的体系化。而强力推进农协改革等农业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日本在提升小农竞争力方面已经迈出了革新性的步伐。日本提升小农竞争力的思路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产业链与功能价值,强化农业基础条件和着眼开发国际市场四个方面。这些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品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象征,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显著标志,发展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不断创新农业品牌建设思路方法和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特色鲜明的品牌推介活动,广东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不仅是农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突破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和组织农民有序进入市场,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我县农业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环境。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初步形成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2003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70家,其中固定资产亿元以上的15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比较规范的组织有1473个,其中5个合作经济组织列入农业部试点,农产品行业协会66个,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在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又给这一新阶段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挑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农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产品的标准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