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007-2017年中国25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正U型关系,较低的股权集中度会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配置权重,股权集中度的提升会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过大将平滑单个董事表决权,导致董事会控制效率下降而引发银行经营决策频繁变动,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的趋严促使银行减持风险资产进行资本补充;资本监管对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与城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供给增速的放缓将降低银行存款吸收能力,由此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货币供给对银行信贷存在制约效应;经济增速的下调将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存在顺周期放贷倾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4—2021年中国5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境外法人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当第一大股东为境外法人时,股权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会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正“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第一大股东为境外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更低。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商业银行须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合理把握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外资持股比例,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集中度的不同代理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可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行业贷款集中度和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无显著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依赖于银行规模与其资本充足率,银行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则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集中度的反应越不敏感。监管部门应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会改变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而利率市场化则会影响二者关联的强度。本文基于2006—2015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股权制衡度三个维度考察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正向关系。股权集中度越高,其承担的风险越高;股权制衡度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能够削弱银行风险承担;国家控股和具有政府背景的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风险承担意愿更强;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弱化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正向作用,同时强化了股权制衡能力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负向作用。基于此,本文建议不断优化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更合理地管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力度更大。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提高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度及绿色声誉渠道来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绿色信贷—社会责任/绿色声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货币政策对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银行业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业竞争加剧会减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1-2019年间95家城商行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探究银行对外开放程度与区域经营环境对其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小银行股权集中度同银行风险呈显著正相关,但股权制衡度与银行风险呈显著负相关;中小银行对外开放削弱了股权集中度对其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中小银行优越的区域经营环境对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承担关系、股权制衡度与风险承担关系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提出中小银行应规范股东行为,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同时注意中小银行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开所带来的风险;谨防经济发达地区中小银行大股东“道德风险”、加大经济非发达地区中小银行优质战略投资者引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抑制金融创新和增加风险承担的独立中介效应渠道以及“金融创新→风险承担”的链式中介效应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其中,增加风险承担的独立中介效应渠道最为突出。进一步通过分样本分析发现,大规模银行的绿色信贷的影响路径和全样本有所不同,其通过提高金融创新和增加风险承担两条独立中介效应渠道对盈利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小规模银行的绿色信贷可以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这一独立中介效应渠道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贤君  郁俊莉 《上海金融》2023,(3):29-43+56
本文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理,并运用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不同结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证券投资资本流动则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三,跨境资本流入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跨境资本流出则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这一间接效应抑制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也通过直接效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9.
唐鹏 《金融论坛》2015,(3):15-25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建立破产风险指数和不良贷款风险等两个冲击模型分析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在波动中不断降低,于2010年发生"拐点效应",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开始下降;银行市场结构对破产概率和不良贷款等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中国银行业风险承担会因市场集中度增加而上升,因竞争性势力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氛围应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减少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非正常冲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4~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其信贷行为、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越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贷款集中度越高,经营绩效也越差;银行的大股东同样存在的"掏空"动机,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地方政府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更高。而银行中的独立董事对银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我们还发现,股权结构会通过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流向影响银行经营业绩,从而揭示了股权结构影响银行绩效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本文的研究为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2020年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盈余管理对城农商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更大;相对于上市银行,盈余管理对非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更大。(2)信贷配置在盈余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盈余管理通过提高银行信贷配置规模促进银行风险承担,“盈余管理-信贷配置-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3)审计师变更对盈余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审计师变更会减弱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4)银行监管对盈余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银行监管力度的提高会减弱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为规范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及防控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2012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对我国56家商业银行造成的政策冲击,考察了前者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通过DID和PSM-DID分析发现绿色信贷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边际动态检验法的实证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负向影响的速度逐渐变缓。为了排除商业银行规模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文章对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会抑制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其他类别银行风险承担增加。文章最后提出推动绿色信贷发展,防范银行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构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市场竞争指数,以中国59家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获致结论:金融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就金融科技指数的子指数而言,支付结算指数与风险管理指数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抑制金融创新水平和增加风险集聚的独立中介渠道以及“抑制金融创新水平→增加风险集聚”的链式中介效应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其中,增加风险集聚的独立中介渠道最为突出;基于分样本分析发现,大规模银行的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抑制金融创新能力和增加风险承担水平两条独立中介渠道对盈利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小规模银行的绿色信贷可通过提高金融创新水平对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准确量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基于2007-2022年中国37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方法,本文实证测度了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的叠加作用最终导致银行实际风险承担高于前沿风险承担24.63%,即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状况。通过细分样本分析发现,样本期间银行一直处于过度风险承担状态,且表现出较强的类型及规模异质性,即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小规模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相对较高。本文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会显著增加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支持“竞争-脆弱性”假说;金融创新能够削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验证了“金融创新促进论”假说。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判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状况,且对于当前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上市银行2010年一季度至2013年一季度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GMM面板估计法,考察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业资产扩张会显著地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其影响程度与经济增长、社会融资结构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密切相关;规模越大的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小;表征流动性的存贷比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竞争程度越高,风险承担越低;社会融资结构的多样化也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17.
孙丽  於佳欢 《南方金融》2022,(11):50-64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推动了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使金融风险更加复杂。本文基于数量、质量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74家商业银行2013—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第二,金融科技发展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加剧竞争、压缩净息差渠道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通过提升银行信息搜寻能力和管理效率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主动将先进科技运用于传统的金融业务,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业务风险防范能力,构建动态风险评价体系,缓解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冲击;中小银行应积极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竞争压力,创新产品和服务,与大型银行开展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数据经验分析及建立GVAR模型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区域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在考虑地区银行风险承担时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差异效应,不同地区的银行风险承担程度与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另外,东部地区银行风险承担短期内对其他地区有示范作用,而长期内则抑制其他地区信贷规模增长,削弱货币政策在这些地区稳定产出的效应。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特别是不同地区银行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19.
粟勤  雷海波  邓小艳 《金融论坛》2021,26(12):68-78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于家庭基本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冲击下银行竞争促进了家庭银行账户、存款和信贷等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提高了家庭金融包容水平;银行从供给侧进行渠道创新是上述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并且,偏好风险、高教育水平、高金融知识、高收入和城镇地区家庭从银行竞争中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基于资产科目视角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同业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助推作用,但“投资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经营效率和期限错配对影子银行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起到中介渠道的作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提高会增强“投资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金融监管力度提升会减弱“同业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助推作用,并增强“投资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