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其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之一的应收账款融资,打破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多但融资利用率低、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路径。运用博弈理论分析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银行在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的决策,解决了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的纳什均衡问题。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行放贷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模式,在使中小企业资产价值在融资时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为银行业务的开拓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该文将以供应链金融为背景,在分析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授信策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成分等对应收账款融资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预估,旨在为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创新与风险预防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开展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意义,研究了商业银行开展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最后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供应链金融是提升其整个链条上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以供应链金融为研究对象,以其金融风险控制为研究目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其次,分别对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以及预付账款融资下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有效分析;最后,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控制体系、不断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加大对供应链现金流的控制力度等方式能够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金融通过动产质押、应收账款等方式扩大了中小企业融资范围,突破了不动产等传统抵押品的范围,但是供应链金融没有解决融资范围小、融资交易成本较高、中长期融资难等问题。供应链银行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创建的银行,这样的银行与供应链上中小配套企业间存在着"配套方信用"、"内在价值认同",为此可将供应链金融的融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及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如果大银行向供应链银行注资,则中小银行规模不经济、调控难等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后盾。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理论提出到发展,对融通仓、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三种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产业链发展逐渐一体化,供应链金融成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主要依靠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的一种贸易关系,将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作为中介物帮助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同时也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石浩斌 《商展经济》2023,(15):100-103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即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进行综合授信。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融资方式不但使企业融资变得相对简单,而且会帮助企业解决成本高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可有效缓解各个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用时间较短,将其用于解决企业信用危机缺少成熟的信用防控经验可供借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金融概述、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预付账款、存货融资、应收账款三种模式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信用风险的措施,以期降低信用风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企业要取得融资,必要条件之一是提供有效资产抵押或质押。应收账款更适于作为银行融资的担保条件。应收账款融资可节约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降低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培养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健全信用体系。将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可质押的权利,在客观上减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有助于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对于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做为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在应收账款融资中的风险,并提出了几点供应链金融视角下控制应收账款的融资风险,目的在于降低应收账款融资的风险,保证供应链资金链条的安全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周光琪 《商场现代化》2013,(21):176-177
随着二零零七年物权法的重新修订,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逐渐兴起,并成为了众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融资方式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银行为出质人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使得银行在贷款之前对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企业为了能顺利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就必须就解决应收账款的质量问题,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并结合其他方式使质押担保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涛 《商》2012,(17):109-109
作为一项国内外银行广泛关注且推广的创新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不仅能给银行带来盈利和新的市场,而且还能有效降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本文通过对银行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分析,来研究这项业务对大庆市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庆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大庆市大项目建设的加强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欢 《江苏商论》2014,(11):53-55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较常见的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风险因素包括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和行业风险。其中道德风险主要由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引起。博弈论分析表明,道德风险受核心企业的监督意愿、银行和核心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商》2014,(16):60-6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将应收账款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法在国外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的,但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自《物权法》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作为融资质押之后,让很多中小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进行融资获得了法律保障,也为我国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物权法》对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十分有限,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所以很多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面临着很多法律风险。在本文中,笔者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应收账款质押存在的缺陷以及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5.
广西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武平 《价格月刊》2010,(2):55-57,73
广西的区位优势、物流体系、金融环境、国家政策等,为其发展供应链金融奠定了坚实基础。处在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的企业,都可自由选择应收账款模式、融通仓模式和保兑仓模式来融资。大力发展供应链全融业务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升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6.
赵忠 《江苏商论》2011,(1):132-134
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重要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在分析供应链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从质量风险、道德风险、帐实不符风险、经营风险等四个方面对操作流程中的风险进行详尽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银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中的法律风险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涛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233-234
应收账款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创新银行业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但是由于应收账款质押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目前许多银行仍然不愿意对中小企业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因此,着眼于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拓宽其融资渠道,消除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制度中的法律漏洞,是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都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较长账期的应收账款和短期营运资金的短缺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从相继出台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等制度办法看,无论是手续较为便捷的应收账款质押,还是复杂的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必然会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但是,应收账款融资中核心企业处于关键地位,核心企业的确权才能促成融资业务的进行。文章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为例,分析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确权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被广泛关注的创新业务,不但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市场和盈利模式,而且有效地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本文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并且建立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定价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影响供应链金融体系效益最大化的因素,对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融资是对中小企业从供应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且把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转化成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通过对博弈模型的运用,对中小企业在三种供应链基本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以及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下的融资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并对各模式的优劣势进行比较,从而认为企业和银行都更倾向于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