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就业保护法案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护工人就业权利,限制雇主行为的重要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将改变劳动者和企业的行为约束,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深远地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总结分析了学界有关就业保护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成果,为人们认识就业保护制度的利弊,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融海啸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海啸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扩大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新空间;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改革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价格宏观调控;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在一般意义上讲是一部"就业保护法",其颁布实施的确健全和完善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但是,我国的强就业保护立法又可能在失业率水平、长期失业率、青年就业、非正规就业等方面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通过对就业保护立法的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就业保护立法既然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那么要解决这些负面影响,就要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与其他配套规则的建设来约束其执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拓展农民就业新空间;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进行制度创新,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会扰乱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就业提高失业率.但也有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减少就业的效应的同时,也会生成扩张就业的效应,两种效应相互抵消.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达不到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工资水平;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劳动需求减少效应的同时,会生成一种更大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从总体上降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各方要支付巨额的交易成本,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制度创新来增加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信息供给。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种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就业的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提出“劳动力市场“一词到目前为止,社会劳动力基本实现了通过市场自主择业,面对现阶段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而劳动力市场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一环,有必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二者紧密相连.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失业保险支出方向、社会保障面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范围均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就业弹性和就业矛盾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滑坡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方面。其相应的战略对策有: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节制劳动力供给,减轻就业压力;通过城镇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既关系着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叉影响着社会秩序以及政局稳定.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镇居民就业难.导致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供大于求、结构性失业突出、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这就需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政府要发挥相应职能,加速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民工流动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我国各历史时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流动的反思,总结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提出逐步取消户籍、身份、地域等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限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统一的市场规则机制,探索建立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实现城乡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和城乡劳动力自主择业的新型劳动用工机制,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涉及雇佣关系的人身损害事例近斗来频繁发生,由此产生的赔偿责任问题应当区别为三个方面,需要从理论上分别加以分析,从而为完善立法和准确司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人力资源主要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结果导致薪酬管理主要采取内部视角,强调内部公平性、职位评价和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不断深化,内部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被外部劳动力市场替代的新挑战。因此,薪酬管理应该从以前的只注重组织内部标准转向关注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以及薪酬的外部竞争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采取了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性的模式.此种制度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既要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也要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对解除权行使的重点是完善预告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16.
对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良荣 《全国商情》2009,(16):112-114
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高校扩招后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探究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7.
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市场就业均衡点两侧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均衡是就区间外部而言的,在区间内部仍然可以存在一珲程度的就业失衡;市场均衡就业区间内部的就业矢衡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失衡,市场机制对之无能为力,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亦无法对其发生作用。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对社会就业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使社会就业对供求总量波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粘性”;使市场机制对社会就业的调节空间减小;使政府调控社会就业的重点二元化;使个体经济在缓解就业失衡压力、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加入WTO后,对我国就业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近期对一些企业的冲击,带来的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由于建设之初缺乏全省统一规划,形成了如今各地市信息化软件版本不同、硬件设备各异的局面,为今后全省联网制造了困难,无法达到劳动部关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目标要求。通过对河北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我省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总体架构,为实现我省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我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