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和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吸纳优质上市公司,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际板的推出势在必行.如何加强监管是国际板健康发展的核心.本文建立在成熟证券市场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对国际板跨境监管、投资者利益保护、信息披露等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探索国际板市场监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二板市场建设完成了第一步。我国建立二板市场既有其必然性也具备可行性,是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二板市场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市场要想满足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着手建设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之际,借鉴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美国二板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主板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实际经济增长与二板市场、主板市场的市值水平和流动性水平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2009,(11):46-46
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副所长肖立见日前前撰文指出,如何利用我国A股市场的有利条件解决我国A股市场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的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就市场层面而言,关键在于找准“三个切入点”:第一,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共同建设与协调发展。第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没有大量的上市公司,A股市场做不大;没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A股市场做不强。  相似文献   

5.
《商》2016,(12)
2009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个文件中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两个中心,而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国际板的开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板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金融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建立专门服务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资本市场结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突破口。当前社会各界对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板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已经达成共识,深交所为此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梁伟 《致富时代》2014,(3):48-48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体系仍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发展初级阶段,不能充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我国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建设道路,强化主板市场,适时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大力发展创业板,扩容场外交易市场,完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优化转板机制,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助力。  相似文献   

8.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那么什么是科创板,什么是注册制,注册制跟一直以来实行的核准制的区别在哪里,科创板注册制的实行将会对中国企业上市制度和整个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是目前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基于此,通过对科创版、核准制、注册制相关概念及特征的论述,对注册制与核准制进行了对比。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对于资本市场是一场由内而外的革命,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壳资源"属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对于经济市场它是利好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美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岩  丁宁 《财贸经济》2007,(10):36-43
本文分别回顾了美国和日本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并展示了他们目前的结构以及各层次市场的准入标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我们建议建设一个由高标准精选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场外转让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OTC市场,建立科学合理的入市标准和系统内转板机制是建立多层次市场以及确保其健康有序连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亦然。而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亟待建设和完善,所以要首先对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做一定的研究,从而吸取其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国际板推出的路径选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对于推出国际板的讨论日趋高涨,监管层也多次高调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构想,不过,对于国际板推出的具体形式,却是百家争鸣。有感于此,笔者将在本文就国际板推出的一些具体方式做一次初步的探讨,主要包括国际板的挂牌形式、上市公司的选择标准、募集资金投向以及国际板推出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13日,由国际资本市场联盟主办,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资本市场杂志社、美国长盛律师事务所、智慧资本国际公司协办并承办的《资本的力量》一书首发式及国际资本市场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国际资本市场联盟董事会主席郭智慧主持,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郑华一力、郝毓盛、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公共政策和法规事务主管芮怀涟等五人相继做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设国际板是大势所趋,但当前仍然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难点和问题,才能为开设国际板扫清障碍。本文对我国开设国际板面临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尚能完全自由兑换、我国A股市场市盈率偏高、M2和银行新增贷款较多等背景下,要谨慎对待开设国际板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三板即将扩容,不仅对新三板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更将为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动力。相较于美国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层次不全面,各层次之间没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尤其是新三板的发展处在极低的阶段,资本市场形成“倒金字塔”结构,所以我国的新三板具备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鉴美国OTCBB市场发展经验,我国新三板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动静相宜的状态;静态上,三板市场有力补充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动态上,三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之间形成转换机制,为企业优胜劣汰法则提供良好的渠道,这将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少芬 《中国商论》2022,(24):108-110
资本市场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对加速广东经济结构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广东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加快发展广东资本市场提出几点建议:持续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有效扩大金融服务供给、加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苏歌 《现代商业》2008,(18):82-83
随着我国成功的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的企业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效应的影响。在日趋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应该做相应改变,国际经营战略是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经营战略,即所谓的“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企业根据各国资源禀赋状况、比较成本优势、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方式,在国际化环境下运营战略。  相似文献   

17.
华盛达卖壳     
潘敏敏 《浙商》2008,(8):78-79
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张,的确带有强烈的诱惑色彩,谁都想在资本市场上试水一把。但是,在资本市场兜转了一圈后,华盛达却走上了坚决卖壳的道路——“如果自己做得不是很好,还不如让能做得好的人去做。”  相似文献   

18.
江珊 《现代商业》2011,(20):34+32
在我国推出国际板其实是一个老话题。早在2007年,上交所就在《2007年市场质量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大型企业境内上市的步伐,在条件成熟时允许外国公司在内地上市,在境内开设国际板,以提高股市的流动性和效率。但是,多年来对于国际板的推出一直都是"只闻楼板响,不见人下来",时至今日仍无推出的时间表。虽然如此,人们对国际板的关注却有增无减,尤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设立以后,开设国际板的话题再次升温,一时间热评如潮。虽说目前在我国建立国际板仍面临着一些难题,相关的规则也还未出台,但是国际板的推出已是大势所趋。它的建立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市场周刊》2005,(30):50-51
7月29日,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2005年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公开发行。发行铁路建设债券不仅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支持铁路项目建设,有效扩大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也为国内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带来优质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20.
陈翔凯 《新财富》2006,(6):26-27
QDII的推出和实施将引发国内资本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较低,短、中、长期资金成本均与国际资本市场相差较大(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