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山妹子在山花烂漫的季节来到人间,她那不识字的爹,随便从嘴里溜出一个"山妹子",便成了她的名字。那年月不讲计划生育,她妈几乎每隔两年就开一次"花",结一个"果"。山妹子13岁那年已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小妹才4岁。闹饥荒的日子她妈大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小学没毕业的山妹子,就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拉扯  相似文献   

2.
心地善良的郭兰香,因家庭变故8岁便成了孤儿,正需要温暖呵护的年龄,却挑起了养活5岁和3岁的妹妹的重担。乞讨要饭的经历、同胞姐妹骨肉分离的刻骨铭心之痛、寄人篱下的小保姆,成为郭兰香童年痛苦的回忆。同情弱者,珍视生命,也成为郭兰香的经历使然。每年春节。她总是要封许多红包,送给员工和她认识不认识的人,有左邻右舍、电梯工、保安、清洁工、民工……。  相似文献   

3.
凌凤  毕崇明 《东北之窗》2014,(20):60-62
正出身京剧世家的范金秋一辈子都浸润在这片艺术沃土中:四五岁就能唱,小小年纪就能和家人出去一起撑起一台戏;7岁(担心艺校不收,还虚报了2岁)上大连艺校到15岁毕业,为了练功她整整用坏了12台录音机;不游玩、不逛街、不谈恋爱,一个少女全部的豆蔻年华都让她化作汗水留在了练功房里;公公是艺校的老师,丈夫则是专门给自己"傍角儿"的琴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群体,父母亲目不识丁,在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务家.父亲身高约1.5米,这完全是由于沉重的劳动使他在土地上弯曲了他不该弯曲的身躯.他就是用这么一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担.他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为了活命,他在路遥7岁时,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县当农民,伯母没有生育过.临行前,父亲找了村里的冯先生,给路遥起了名字叫王卫国.于是路遥就从这一个农民家庭走到了另一个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5.
张俪嬅 《东北之窗》2013,(23):111-111
老姨在29岁时,遵从母命嫁到了邻村的李家。过门之后,缝补浆洗,喂猪做饭,山上地里,样样得干。生下儿子没两个月,又照样下地劳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可是就这样艰辛劳苦,上天好像也没有特别地眷顾她,反而还要为难她。没几年,老姨夫染上严重的肺病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完全压在了老姨一个人的肩上,家里家外没有一样不需要她的操劳,地里该种什么菜,果园里需要打什么药,何时下果,何时卖菜……一切都要她决定,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多年来挑起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重担,而今困难重重,艰难跋涉。依照中国人传统的伦理观,被视做"家庭顶梁柱和主要劳力"的国有企业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政府更多的照顾和重点扶持。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中国资本市场就提出"为国有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东部路易斯安那州的小城巴吞鲁日,萨拉?邦焦尔尼女士有一个典型的美式中产阶级家庭:她现年42岁,印第安纳大学新闻硕士,2005年夏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丈夫凯文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本科学院院长、法语系教授;两口子年收人在10万美元以上,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2岁半的女儿。一个典型美式中产家庭的特殊实验2004年圣诞节过后,当萨拉看到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占据了家里“半壁江山”时,一种不安涌上心头。经过盘点她发现,所有圣诞礼物里中国产品25件,而非中国产品仅有14件。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成为“中国制造”的节日。作为西方人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8.
<正>1994年,杨绛83岁。钱钟书已缠绵病榻,不久,钱瑗因脊椎癌也住进了医院。丈夫和女儿相隔大半个北京,她还是打算亲自照顾,也真的这么做了。"照顾人,男不如女。"所以,她只求比丈夫和女儿多活一年。1997年,女儿先走了。第二年,丈夫也走了。不过杨绛管这叫"回家",她也很想逃"回家"。"我不能逃,得留在人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这是她百岁时的感言。钱钟书留下了7万多页  相似文献   

9.
江娃  吕宜成 《西部人》2004,(6):25-26
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剩下她和3岁的儿子过着清苦的生活.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实在无奈之下她将3岁的儿子送养他人,然后另嫁.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成为留美博士,她多想儿子能叫她一声“妈“,然而儿子却以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10.
女村官纪事     
“我当上了村主任,挑起了这副重担,哪怕是一座山,我都要扛起。哪怕少活几年,也要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合阳女村官语录  相似文献   

11.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3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11,(4):11-11
5岁起就开始照顾瘫痪母亲的起居;10岁起就试着帮父亲推车、掏垃圾…… 如今,自幼生活在一个特殊家庭里的女孩罗磊即将研究生毕业,在她曾经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儿基会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在中国儿基会“春蕾计划”的资助下,罗磊顺利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  相似文献   

13.
金秋时节,记者慕名去自贡市大安区财政局采访。一走进财政局的办公室,局长魏学英早已在门口等侯。 36岁的魏学英,早在10年前就是大安区计委一位出色的女强人。熟悉她的人谈起她,都会滔滔不绝。有称赞她人格的:廉洁、无私、无畏;有称赞她能力的:办事雷厉风行,讲求实效。1997年12月,在大安区经济处于不振时期,她毅然挑起了财政局局长的重担。上任伊始,魏局长知难而  相似文献   

14.
正宁波"双减"工作方案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家住鄞州区的陈女士觉得,这是儿子上小学后,他们家一段难得的"静好岁月"。"这段时间放学后,儿子经常跟他爸爸去家附近公园打1个小时篮球。看着一大一小在夕阳余晖中远去的背影,能让人短暂地忘记‘小升初’和中考。"陈女士说。陈女士今年45岁,在银行上班,儿子"胖豆"在市区一所普通公立小学读五年级。她和丈夫要小孩要得比较晚,是在经济和思想上都做了充分准备才生的孩子。当时她觉得在养育孩子方面,他们夫妻应该属于比较理性的家长。"平时和同龄孩子的父母聊天,  相似文献   

15.
邵菲生于七零末,她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稳定,但也算不上宽裕。2005年,她和丈夫买了房。从此,邵菲学会了"囤"、学会了"换",她也向往着能偶尔享受一下"奢侈"的生活。邵菲说:"我是一个典型的工薪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6.
营口市70多岁的王大妈想要去儿子家走动,她先拿起"智慧养老"平台支持的老人服务终端,按下天气预报的按键查询天气,又用服务终端跟儿子通了话,儿子很高兴,要给老妈准备几个可口菜。营口联通"智慧养老"平台自2013年10月13日开通以来,已有千余户老人家庭使用了该项服务,已成为营口"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惠民的重大项目。2012年12月5日,营口市政府与中国联通辽宁省分  相似文献   

17.
书架     
《中国西部》2014,(3):124-125
<正>亲爱的安德烈作者:龙应台安德烈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3推荐理由:本书作者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离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隔了一堵无形的墙:"我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龙应台深深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龙应台觉得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在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里,进行着弭平两代人之间代沟的努力。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  相似文献   

18.
莫说小事小     
正某天有两口子因为儿子弄碎了一个器物就争吵不休。男的对儿子弄碎器物而妻子观之又放任不理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尽管那只是一件器物,可在某种意义上是种生命体,理应惋惜,理应对儿子的不慎行为做出批评,理应设法补救!可是妻子则对丈夫的责怪嗤之以鼻,并认为"东西碎已碎了,埋怨儿子又有何用",甚至还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日下午,在宁波市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初见虞水晶,很难相信她已经96岁高龄。从她那一头被梳理得一丝不乱的银发,就能看出虞水晶在这里被照顾得很好。她衣着得体,精神矍铄,跟记者对话时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聊到开心的地方,甚至即兴唱了一段完整的《红梅赞》,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虞水晶在养老院住了15年。"2003年,我老伴因为中风离世,当时儿子儿媳想让我跟他们一起住。但退休前我在社区是干调解工作的,知道婆媳同住容易引发矛盾,而我也不想给儿子儿媳添太多麻烦,于是2年后就搬进了养老院。"虞水晶说。一开始她住在闻裕顺福利院,后来又搬到了三市养怡院。2014年,  相似文献   

20.
涞水县西义安村的女社员汪月芹,今年三十八岁。一九八四年二月,丈夫因病不幸去世了,剩下她只身一人,还有三间砖房及一些家俱。去年七月,经人介绍,她与临村的一个叫章永可的人相识了,经过多次接触,她觉得章永可为人忠厚老实,且勤奋肯干,渐渐产生了爱情,并商定了婚期,打算把汪月芹和原丈夫的财产处理后就结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