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棋哥 《东北之窗》2011,(16):74-74
我与嘉树兄和姜末弟,有着当代友谊的最高境界,就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生于60年代的我们,不会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嘘寒问暖,但彼此却时刻关注着对方的存在。诗人嘉树,画家姜末,是体育新闻界不可多得诗画才子,也是对中国体育事业责任感极强的知识分子。他们极具文才的相互合作,他们针砭时弊的讽刺幽默,使我想起了郭沫若的一首打油诗《咏臭老九》:"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  相似文献   

2.
乡下亲戚     
乡下亲戚多半是不肯轻易踏进城里至亲的门槛。年头心里默念嘴里叨叨某某生日,某某快要生小孩得进城一趟或看望亲戚们过得咋样,怕太久不走动,淡漠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总也忙里抽不出一天半晌空余时间,想亲人想久了,才开始筹划,才狠下心丢下地里的庄稼,抛下圈里猪呀羊呀  相似文献   

3.
6月14日的《大连晚报》头版头题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消息:《万达6000万元冠名中超基本谈妥,王健林有望进足协领导层》。好消息,好消息。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东北之窗》今年2月刊登的姜末的一篇稿子,题目是《王健林归来,出任足协主席?》。在那篇文里,姜末说:  相似文献   

4.
“您说:‘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是党员,救助患者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我能够理解您,因为我知道,您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尽心尽责的白衣天使。”2月14日那天,我收到了17岁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我记得他只有小时候才给我写过。2月14日那天,我收到了17岁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我记得他只有小时候才给我写过。  相似文献   

5.
苏文骏 《宁波通讯》2014,(14):20-23
<正>三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两位充满着无限智慧和卓识眼光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在北京相见,他们谈论着中国的发展,设计着香港的未来,描给着宁波这座小城的建设。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和我外祖父包玉刚先生。追抚古今,饮水思源,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一代伟人邓小平先生,更加怀念为了国家和宁波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包玉刚先生。我作为包玉刚先生的外孙,能够  相似文献   

6.
《非常诗画》,非常了得。用漫画和打油诗的方式为《大连日报》做时评,这不是突发奇想的事。我和漫画家姜末诗配画合作,最早始于1989年3月。2002年日韩世界杯,我俩都在《足球周报》工作,他在前方,我在后方,一张《东方世界杯》,四十三天诗配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2005年合作出版《睹球》一书,收入诗画300篇。北京大文豪棋哥有如此评价:"如果说姜末的画是烙饼,嘉树的诗就是大葱,烙饼卷大葱,香飘  相似文献   

7.
书架     
《中国西部》2012,(12):126-127
《小情人》作者:六六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4上架理由:六六曾言:"我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是一名喜爱幼儿的教师。最终,我才不得不承认,好吧,我是靠文字吃饭的作家。"六六称儿子是母亲的"小情人儿"。在本书中,她记录了与儿子偶得共度的学龄前这段儿童成长中最宝贵的时光,更以她高级幼儿教育者的身份与儿子沟通,伴他快乐成长。此外,在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开心学英语、如何应对镜像难题等教育技巧方面,六六与偶得的故事也成了非常成功的学龄前教学范例,供年轻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棵没有巢的树。老槐树下面不管春夏秋冬与刮风下雨地坐着一位女人。女人很少讲话。但总是打扮得利利落落、头发齐整地坐在那里。她的目光长久地在这棵树上游离。从我幼年时代的记忆中,那个女人的目光占有着很大的一块地方。女人的个子很高。我想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是很美丽的。“看啊,这树没有巢。鸟儿都飞走了……”女人望着飞过的鸟,呼嘴叨叨地重复着。据说美女入是从山西迁过来的。那时候她才几岁,这棵槐树就是她种下的。女人在年轻时有一个动听而又美丽的名字叫月儿。那时,不管男女老少都这么叫她。她就乐滋滋、甜润润地应着。脸上…  相似文献   

9.
采访张玉奎院士时,他的两个小外孙刚从美国回来,从繁忙的科研中抽身出来的张院士,在和两个小外孙短暂的亲热之后,接受了我的采访。也许是刚从浓浓的亲情中走出来,张玉奎院士一坐下就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0.
今非昔比     
姜末 《东北之窗》2014,(14):67-67
正昨晚收工,哥几个又去撸羊肉串喝啤酒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打车回家。上车后,司机问我,你就是姜末啊,口气并不友好,都是打车软件惹的祸。我说李师傅你好,呵呵,我手机里也有他的名字。听口气,肯定要说球了,他问我大连足球怎么让你们祸祸的?谁?我说别高抬我,我就一记者。说完我有点后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况乎大连足球的兴衰,我们每一个大连人理应都有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我在济南从教已八个月。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认识了好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且兴趣相异。由衷庆幸的是,这些朋友中,有济南市的儿位画家和绘画老师。早在离开新西兰之前,我们的联系就已开始。那时一位朋友让我拜访一位名叫孔维克的济南人。当时我对孔先生一无所知。令人高兴的是,后来我发现他竟是一位享誉济南的画家。一天上午,天气寒冷,孔先生邀请我和一些朋友参加了在五龙潭展厅为他个人举行的画展的开幕式,也正是在那儿我才有机会欣赏了他的作品。我还设法见到了更多的济南画家,遗憾  相似文献   

12.
云龙 《东北之窗》2013,(21):72-73
那日在朋友的引领下,我来到大连墨缘堂文化艺术中心,有幸见到了中心的主人罗卫国先生。罗卫国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曾孙,爱新觉罗·溥仪的外孙,如今他是大连市甲骨文文学会的副会长,对甲骨文文化颇有深情。  相似文献   

13.
一部吸引观众,能让观众不断回味的电视散文必须具备以下四种特征:一是创意美。一部成功的电视散文,无论是记事、写景、状物还是抒情,最根本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有了这个创意,才有了抒发感情的载体,才有了展示优美文字的机会;二是文字美。优美的文字有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是画面美。好的画面语言可以为文字插上翱翔的翅膀,让思想飞得更高远,主题表达得更深刻;四是音乐美。音乐是电视散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音乐就有了情绪,就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14.
张家明 《中国西部》2014,(24):104-105
<正>作为父亲,同时也作为老师,读台湾著名女作家简媜的旅美散文集《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我内心总有一份亲切感,不仅因为她的文字朴实、幽默,有家的温暖,还因为她的文字里浸透着一位母亲深情且深刻的教育省思: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们又可以留给孩子什么?简媜的儿子姚头丸暂时借读的Dunn I.B.School加上幼稚园才四百一十多人,这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乡下地方公立小学,但它留给孩子们的却绝不普通:在墙上贴一张很大的世界地图,用黑线从不同国家拉出小标签,写上每一个外籍学生的名字与国籍。  相似文献   

15.
岁月如梭,人生如歌,作为一名在浦东居住了24年又工作了12年的浦东人,我能与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相拥,与浦东开发开放18年的历史相伴,真是一生的幸事。孩提时,浦东给我的印象,是老人们听不厌的浦东说书和亲眷们常叨叨的乡下地方。初入浦东的感觉,还是幼儿园时去浦东公园游舂的情景。记忆中,除了公园里浓郁的春色,便是公园外尘灰飞扬的摆渡口和凹凸不平的  相似文献   

16.
我与<走向世界>杂志相识于1997年7月,那时,我刚从烟台日报社调到中共烟台市委外宣办工作,对如何写外宣稿件正茫然懵懂,外宣办的一位领导便给了我几本前两年出的<走向世界>杂志让我参考学习.那时<走向世界>文字图片都是黑白的,朴朴素素的样子就像一位清纯芬芳的少女,里面的稿件题材或经贸、或旅游、或体育、或历史文化、或社会风情、或典型人物,林林总总,丰富而精彩纷呈,既像一扇窗户,又像一面镜子,内中处处映射着改革开放后山东和中国的喜人变化;而且其中的文字表述方式、报道风格均明显有别于以前我所从事的"内宣",最令人称奇的是这<走向世界>的刊物名,多么清新多么醒目多么大气多么领先!我几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份刊物.  相似文献   

17.
"登上天涯,每次都让我满载而归,每次心灵的起伏,只因一句话或者一首歌,每次都希望能够记载这样的心情,希望能够保留的久一点……"一位女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过这样一段文字,题目是《我爱天涯》。  相似文献   

18.
大连十二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些怪。所谓"怪",也是不怪。一个地方独有的某些习俗、特色,或多或少能够表现出这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总结出来,表述起来,传扬开来,让人们哈哈一笑,有所收益,有所记忆。这就是我和姜末创意"大连十二怪"最早的初衷。这个想法来自一次新年台历的制作。那是2007年底,当时我在北方体育报任总编辑,和中青文广的张伟老弟合作,我几乎每一天都在被他的创新理念激动着。比如,已经办了好几届的IEF数字娱乐嘉年华;比如,讨论了好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位患了霍奇金淋巴瘤的女生,在进程过半的化疗中写给自己的文字。那是2010年,她刚刚20岁——今年,我过了一个充实的夏天。说充实,是因为这个夏天我体验到了20年都不曾体验到的恐惧,是那种靠近死亡的恐惧。明天要去扎那个该死的倒霉的天煞的万恶的化疗针了,我知道自己又要面临一场死去活来。化疗要持续12次,现在已经熬过一半。  相似文献   

20.
这件和田玉子料“瑞兽卧桃”挂件,是几年前一位朋友转让给我的。与其说是转让,不如说是我抢来的:那天朋友才买来此件,被我撞见,一见欢喜!我请他让与我,他说什么也不肯。可是我太喜欢了,所谓“君子佩玉”,我一直想挂一件玉器在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