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高不下是我国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结构问题,如何从多学科的角度,特别是从人口学与女性学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其后果、成因与对策已成为学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为此,本刊特开辟专题,邀请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叶文振教授担任主持人,并选取由其组稿的两篇文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事关子孙后代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本文从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农村棘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已经超过106的警戒线,近十几年来婴儿出生性别比过高的趋势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拟从影响人口性别比的三个方面即婴儿出生性别比、两性保存几率的差异和人口迁移,特别是婴儿出生性别比方面分析中国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性别比失调将给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力不高,非法进行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经济上歧视女性等经济因素是造成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发展的过程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福建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由于传统文化、现实生产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因此,只有采取行政的、法制的手段,加大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行为的打击力度,才可能在短时期内降低福建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习俗对广西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习俗使农民产生强烈的男孩偏好,强烈的男孩偏好是导致高出生性别比的根本原因,只有以一种新型生育文化去替代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文化,才能逐渐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逐渐降低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  相似文献   

7.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一直是人口研究和性别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现状、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出生性别比失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根源的再认识,即出生性别比失衡和生育率下降存在着某种联系。当一个国家生育率下降速度过快,且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就会出现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之间的矛盾激化,这种矛盾的激化最终形成了质量换数量的生育行为,从而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持续偏高的现象,我国目前公布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准确性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最新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历年全国在校小学生人数统计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等几组不同来源的出生性别比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相互比对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低年龄组女孩漏报、瞒报的原因,我国目前公布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略有夸大,但是从程度上而言夸大不多,大概在2-3个百分点左右。即使扣除了这2-3个百分点的影响,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水平依然严重偏高,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9.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与否,不仅直接决定着人口再生产的速度,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本文以广西农村人口性别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生人口性别比发展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观点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妇女和儿童被严重忽视和虐待,甚至经常被杀害,导致性别比偏高。近几十年来,选择性人工流产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其原因在于儿子偏好以及子承父业、出嫁从夫等相关的社会习俗。人口性别比偏高将会导致更多的暴力犯罪、局部战争、政治不稳定、药物滥用、卖淫和贩卖妇女等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对印度等相关国家的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国际视角看待我国的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本位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上还存在许多由于利益冲突而导致的问题.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只有充当好利益协调者才能体现其有效性.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利益纠纷解决机制,这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根本要求,而且最主要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从说文解字的角度阐述了"和谐社会"每个字的字义及整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推动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更大的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家应承担什么责任或扮演什么角色呢?当代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要肩负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发展是企业不断壮大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企业家应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表率;要用和谐理念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之问要诚信合作。和谐发展,树立双赢或多赢的新观念;与此同时,企业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环境资源为前提,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界的视角上,从中国出发来思考世界,由和谐中国、和谐亚洲到和谐世界,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给世界以“世界启示”;当今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国际关系的状况给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和“时代机遇”。站在历史的视角上,和谐应该是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同时,和谐文明也是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形式。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和谐人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基本范畴、理论框架、意义以及构建都处在探索之中。以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和人的存在方式为理论线索,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实切入点,致力构建集和谐人的内涵、外延、意义于一体的理论体系,最终落脚到和谐人的构建与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上。重点探讨了“和谐人是什么”、“怎样构建和谐人”、“和谐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三大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