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总会计师》2008,(8):108-109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继范伸淹之后的又一位改革家.他的变法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变法从理财入手,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选人用人等,但重点是如何管理好国家财政,因为财政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其财政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他试图通过变法改变积贫虚弱的状态、充实国库收入,达到宫民强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930年,齐白石迁居北京已经10来年了。这10年是他茹苦含辛、艰苦奋进,进行“衰年变法”的10年,也是他绘画艺术大放异彩的10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业经济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原因,西部“三农”问题更为突出,如何解决中国西部的“三农”问题,全面推进西部农业经济发展,创新西部农村环境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0年的“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这也是本世纪以朱我国政府连续第7年对“三农”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应该说,对供养13亿人吃饭,并为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农业、农村、农民,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的公共职能得到充分显现。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社会资源和财政预算资源的配置向工业和城市倾斜.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甘肃的“三农”问题与全国相比更为突出.甘肃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公共财政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对我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359年,商鞅根据秦孝公的旨意,拟定变法令并实行变法。商鞅为了做到执法严明,使法令取信于民,行之有效,搞了一次“南门徒木。”他派人在栎阳城的南门树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井挂了一张布告:谁把这根木轩扛到北门,赏予十金。消息传开。来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窃窃私语,疑惑不解,不相信扛了木杆后真会得到赏金,因此没人动手。  相似文献   

8.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实现“三农”破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高文 《企业经济》2006,(1):170-171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从农村金融改革的角度来审视“三农”问题,指出农村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通过对农村金融抑制的理论考察,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并剖析原因,最后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孟庆连 《活力》2005,(2):16-16
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加深理解以下两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两点归纳为一个主题:就是以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回忆过去25年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的伟业是从农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西部“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侃 《企业经济》2003,(1):51-54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政策、方针和方案。尤其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的“三农”问题日显突出,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本文就从西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新的形势下西部所面临的新的农业问题、新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新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思考。一、“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所谓“三农”就是指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指的农业增产、农…  相似文献   

11.
提到“三农问题”.我们总会想起原湖北省监利县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泪上书朱总理,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三句极有震撼力的话语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使“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全国上下严重关注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12.
方松森 《中外企业家》2013,(7S):106-107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中所包含的关于奖励勇战激励机制,建立"耕织"奖励绩效指标体系,运用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等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分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 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不但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求索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主要包括: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妇女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农业生产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商君书》的有关内容对商鞅变法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商鞅的主要理财思想和政策措施。由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必须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肖知兴 《中国企业家》2008,(12):119-119
樊老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改革的着眼点是其土地制度,与他对农村、江南农村、中国土地制度研究一脉相承,而且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如何解决儒家传统这种对大同、大一统的观念的崇拜和迷信,确实是解决中国的三农难题、奠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决定中国农村下一步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这里我们不展开,回到王安石变法的托古改制的这个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商君书》的有关内容对商鞅变法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商鞅的主要理财思想和政策措施.由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必须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不要说那些失败的变法,即便是名垂青史如商鞅变法,但为什么变法者最后仍往往不得好死?  相似文献   

18.
王永海  余海 《财会通讯》2014,(1):125-128
本文主要从商鞅变法研究商鞅的理财思想,研究商鞅的理财观及其表战思想。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利出壹孔”思想比较甚行,并非始自商鞅,但商鞅充分地发挥了这一思想,并将其全面、系统地贯彻在其政治和经济思想中,并成功地运用于他的政策主张中,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这是商鞅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改善民生与“三农”建设问题,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的投入不断提速。尤其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更加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大量社会资源投向农村、农业,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但是.在基层涉农资金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目标.顺利启动“十一五”规划蓝图之际.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在这一宏伟而艰巨的进程中.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综合职能部门.必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本省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现状.找准财政工作切入点.切实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力地推动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