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0年国际油价回顾与分析  (一)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价位上大幅振荡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了1999年以来的上涨趋势,总体仍在高位徘徊,一度曾攀升至近10年来的最高点。截止到12月14日,2000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指首月期货结算价,下同)为28.70美元/桶(最高价格为34.55美元/桶,最低价格为21.30美元/桶),比1999年平均价18.00美元/桶上涨了59.44%。  自从OPEC及其它几个产油国于1999年4月开始采取限产保价措施以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进入2000年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攀升至25美元/桶。由于世界原油生产无法满足快速…  相似文献   

2.
国际石油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油价变动的所史,油价的变化是永恒的。1998年以来中国的油价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2003年中国的进口原油依存度已达到1/3.国际油价变化势必会波及影响到国内,如何应对变化油价是中国炼油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作者探讨了油价变化条件下中国炼油工业的战略选择问题.提出了有关降低油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价格的走势,牵动着众多行业、企业和千家万户的心。对去年以来价格的变化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对未来油价的趋势进行探讨,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一、油价涨了多少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是一个“多变年”。继1999年11月15日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冻结了17个月之后开始上调了,去年2月20日又上调了一次。从6月5日起,油价每月按国际市场走势调整一次。以南京为例,2000年10月底,90号无铅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分别为4215元/吨和4284元/吨,与5月相比,分别上调26.95%、46.96%;与1999年3月相比,分别上调42…  相似文献   

4.
石油市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是世界市场震动较大的一年,国际油价出现了两次高峰,1997年世界石油量和产量还将有一定幅度的增产,国际石油市场将出现代价大于求的局面,油价可能出现回落。  相似文献   

5.
本刊提示:原油价格是石油价格的基础。从二战结束5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历了四次重大的价差以几十倍计的巨变。目前的国际油价是从1987年初开始实施的第四次油价。这个油价已实施了12年。本文的目的就是对目前油价的性质,发展特点及其可能的发展前景作一初...  相似文献   

6.
1998年看来将成为过去20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最低的一年,欧佩克增产、西方库存高涨和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需求减弱,导致今年前10个月油价比1997年同期降低了30%。10月份,布伦特油平均价格由9月份的13.61美元跌到1296美元。l一10月份,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为每桶13.65美元,比  相似文献   

7.
6月上旬,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减缓,与此相伴,美国石油需求量增长下降,汽油库存充足。国际油价因此持续下跌。由此有人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不足,进而对美国石油需求前景感到悲观,甚至断言国际油价在下半年将因此呈下跌趋势。而本文认为,在2002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带动国际油价攀升。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费量每天达2000万桶,占全球1/4,其中一半以上依赖进口。因此,美国经济的走势对国际油价有决定性影响。进入200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投资不振、就业不足与较高的石油价格这三大障碍,使…  相似文献   

8.
国家计委了解到,新的油价接轨办法实施后,当国际油价暴涨暴跌,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价格相背时,国家将采取三大措施进行调控。据介绍,这三大措施分别是,一是敦促企业在上下8%的浮动权限范围内,根据国际油价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情况,合理确定成品油具体零售价格,避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走势相背;二是依据《价格法》第三十条“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的规定,对国内油价临…  相似文献   

9.
2000年6月我国实现了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但现行作价办法的调价时间滞后,价格接轨简单机械,管理模式仍受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影响,造成成品油价格仅是从形式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未实现市场机制的根本接轨,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调节市场供求、事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从管理体制上看,价格管理的指导思想、职能和手段落后于现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仅遏制了现行油价机制的积极作用和应有活力,同时还造成了部分油品价格游离于接轨机制之外,油价体制和油价体系不完整。为此,建议政府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以间接管理为主,维护市场4秩序,真正实现服务型管理的新模式,同时,本着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两大集团的定价自主权;联系国内市场状况,实现成品油市场机制的有机接轨;根据不同油品的产销特点,逐步实现航空煤油、石脑油、重油等产品的企业自主定价,并按照市场规则,理顺专项用油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际油价频频飚升.一再刷新历史记录.油价高位强势震荡持续时间之长.为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所罕见。与此同时,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是24年来最高的一年。这向全球发出了明确无误的信号: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低油价时代已成过去。在此情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能源专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元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回顾2001年国际原油市场走势,分析影响原油市场的主要因素,在对基本面和技术面综合分析后,预测在2002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际油价继续在20美元/桶低位徘徊。随着下半年美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及市场基本面的调整到位,国际油价将呈稳步向上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石油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因此,高油价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导致中国GDP增速放缓约0.4个百分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将推动中国CPI上涨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强势震荡,石油市场前景扑朔迷离。继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连续大幅上涨后,2006年9月起,国际原油价格突然持续下跌到60美元左右。受此影响,2007年1-2月份,油价一直保持在50美元左右的低价位,WTI原油价格在1月19日降至最低点51.51美元/桶。但是3月份以后,受产油区政治局势变化、投机资本拉动和石油库存情况等短期因素影响,世界石油价格重新冲上高位,突破80美元大关。自8月23日起,WTI原油等主要原油价格持续三周上涨,至9月11日-13日WTO原油期货与现货价格持续三天创出历史新高。10月29日,国际油价再次玩起了“蹦极”,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0712合约达到记录高位93.20美元/桶。至11月2日,更是突破94美元/桶。此前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标榜的100美元油价越来越触手可及。这一事态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世界经济安全产生了巨大影响。 至此,国际油价是继续前行,还是歇脚回调,市场说法不一。深入分析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和规律,寻求应对策略,是当前保障产业经济和国家经济和谐健康发展必须要做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油价已上扬20%以上,近日更是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地缘政治紧张、恐怖威胁挥之不去、俄尤科斯事件等因素都成为了油价上扬的驱动力。有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中“风险溢价”的部分高达10美元左右,占价格的20%以上:与此同时,高企的油价中也蕴涵了一定的投机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今年5~6月份的国际油价上涨,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即消费者担心夏季可能出现供不应求,这种担心又被期货投机商所利用。目前可以预见的促使国际消费油价回落的因素有5种,促使油价走高的因素有3种。两方面的因素相互抵补,近期油价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油价(WTI)会保持在25~28美元/桶的水平。从总体上看,在今后两年内WTI将保持在20~28美元/桶的范围之内。低于20美元/桶的可能性很小,油价高于28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09年1月份,国际油价先升后降,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1月初,中东加沙地带发生武装冲突,俄罗斯与乌克兰有关天然气问题再起争执,加上欧佩克成员国纷纷表示,将严格履行已达成的减产协议,推动了油价短暂走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国际油价总体保持高位震荡,名义油价多次创出历史新高.国际油价(以美国WTI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为例)已连续4年每年上一个台阶:2003年从2002年的每桶26.1美元上涨到约31.1美元,2004年升高到41.4美元,2005年再猛涨到56.4美元,2006年更是达到66.0美元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8.
国际市场油价在委内瑞拉石油出口中断和伊拉克战争迫近的支撑下涨到两年来高点,1月15日每桶布伦特油价曾涨破31美元。委内瑞拉从去年12月2日开始的全国罢工在进入第8周的时候,仍没有结束的迹象。受委内瑞拉石油出口中断的影响,美国原油库存量下降到接近20年来低点的水平,面临美英对另一个石油出口国伊拉克军事打击的石油市场,目前正度过一个区域性供应短缺的难关。油价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四月份以来, 国际油价飚升, 进入七月份更攀至20 个月以来的新高。油价的走高将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下半年的经营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必须考虑美伊战争的因素。美伊战争之前,由于欧佩克生产限额仍将维持,主要石油消费国库存偏低,加之恐怖事件、“战争溢价”以及石油运保费上升、投机活动增强的影响,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战争期间,由于存在伊拉克石油出口中断甚至更大范围供应中断的可能,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攀升。战争结束之后,“战争溢价”将很快消失,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石油需求增长不振,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不断提高,石油供应量增加,欧佩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市场形势,欧佩克内部的市场份额之争也将更趋激烈。因此,国际油价会由市场主导而下跌。下跌的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进度和欧佩克的产量控制情况。考虑到战争因素和季节需求状况,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大体保持在22~25美元/桶,基本上呈一季度最高、二季度下降、三至四季度微弱上扬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