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面对农民工的返乡潮,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后工业社会的如期而至,城市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从容器变为磁体,成为上海及许多城市发展的课题。文章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和意大利布雷西亚等城市利用事件经济实现城市转型的实证出发,结合城市发展与事件经济的关系梳理,探讨了事件经济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模式,以上海为例,提出了利用事件经济、重视自组织事件发展、聚集创意人才来发动城市转型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建设低碳城市是创建低碳经济的关键。文章以低碳城市为研究对象,提出建设低碳城市要分别从产业、社区、理念入手,形成低碳价值观念,培养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接着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文化的象征。文化符号是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从文化符号的经济内涵出发,探讨文化符号的扭曲现象,并运用2002—2012年54个重点旅游城市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以文体娱从业人员和外国游客衡量的文化符号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且有关城市文化符号特征的控制变量,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近代史迹也对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城游名录、对外开放度和革命纪念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而通商开埠的影响又具有不确定性。以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水、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能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效应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集中反映为城市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一切部门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具有人口、财富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非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占支配地位、经济活动具有对外开放性等特点。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宁波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以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县域经济,为宁波经济的起飞和领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宁波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然而,随着经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特色经济,是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也是中心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对大城市探索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必须要立足自己的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协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而城市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产业一体化。文中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现状及内外在动力机制,使各市应该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产业,在良性竞争的背景下,加强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新城是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通过建设连接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体系、全方位推动体制机制对接、构建开放型产业组织体系以强化产业对接等途径,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利用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基点。产业新城作为县域经济开放型发展的窗口和平台,不仅引入了以往封闭型发展条件下所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等关键要素,更重要的是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融入了外部市场体系。产业新城对县域外部环境所形成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是提升县域经济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水平的重要支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产城互动也使现代产业发展与城市拓展的内在联系大大得以强化,形成了多方面的发展效应。此外,"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重新划定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力,为产业新城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世界》2008,(2):19
全国人大成思危副委员长在上海举行的“2007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表示,中国休闲产业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国城市休闲产业经济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经济也迎来了不可估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当前是宁波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城市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早在200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战略的眼光,重视研究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努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城市是巨大的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龙头,处理好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促进城市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达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学重要范畴的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聚集经济的主要形式,它们具有不同的产业集群效应.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城市内部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越依赖于城市化经济而非地方化经济.中国的产业集群只有扎根于城市化的肥沃土壤,才能实现更深、更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雷羡梅 《城市问题》2003,(4):56-59,5
提出了城市经济保障体系的概念 ,认为经济保障体系是指城市政府为保证城市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实施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制度、法规等。指出城市政府应不断完善经济保障体系 ,以减少城市内部的各行其是与无序竞争 ,降低城市经济的运作成本 ,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楼宇经济是指以商务楼为重要物质载体的经济活动,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由于楼宇经济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经济是以市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中心城区为引领,能更好地调节和平衡区域内不同主体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而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高效率优化配置的一种高级经济形态和重要发展模式尽管城市经济具有与县域经济等区域经济形态相似的一般内涵,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特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但是,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表现,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产物,有着明显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一种将地产、产业、城市三方面有机融合,使其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式——产业地产。一、产业地产的概述(一)发展内涵产业地产,是指在新型工业化的新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产业为依托,以地产为载体,以城市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工业厂房、工业楼宇、技术研发大楼、总部经济楼宇、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4,(10):171-174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本文介绍了城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分析界定了城市经济的内涵、特点以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影响因素有城市竞争力力、全要素生产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论述了我国城市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后,从建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曲志深 《活力》2010,(6):10-10,12
七台河是一座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煤炭产量占全省的1/5,产业高碳特征明显。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产业延伸,加快延伸煤一焦一化、煤一电一建材、煤一洗煤一生物质型煤等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集文化、科技和经济于一身,具有横向跨越性、高附加值和知识产权性。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驶入"十二五"车道,区域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产业转型、产业调整、产业集聚成为关键词,各类产业集聚区的增长极地位凸显,以园区为界限,以产业为核心,中国经济增长新阵地酝酿前行。但作为产业经济的物理载体,园区在媒体领域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园区设施的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和正确运营亟待行业探讨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重塑的概念模型,指出经济、社会、环境、空间为四个关键要素。以枣庄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过程中的集群化实践为例,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的可行模式和路径。研究认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突破资源产业发展瓶颈、以经济转型带动城市全面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在政府指导下,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集群,以潜在优势为基础发展替代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城市问题》2008,(3):13-16
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替代产业、接续性产业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市场,由市场决定,但这并不否定城市当局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其结论为,在特定情况下,城市当局任其"矿竭城衰"可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