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经济研究》2019,(4)
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形成并创造了服务业价值链,服务要素尤其是国内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代表了贸易收益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基于TiVA数据库构建了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核算并比较了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的贡献率后得出结论:服务要素整体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受到服务业开放、服务要素跨境流动和国内服务要素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服务要素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整体不高,并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要素的累积和培育是中国提高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出口增加值测算角度,对1995-2011年中国出口中的制造和服务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服务出口总值基本赶上甚至一度超越了制造出口总值,中国同样也是"服务大国",其中由制造业间接出口的服务含量超过了由服务业直接出口的服务含量;(2)中国服务出口的国内增值能力弱于制造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德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出口价值的主要外部来源地,中国本土的制造和服务在全球化分工中需要实现自我提升;(3)中国产品在主要进口市场所占份额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相比国际服务市场,中国产品在国际制造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文章的研究为制造和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所处的地位、获取的贸易利益。本文基于OECD和WTO2013年联合发布的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WIOT数据,先通过增加值贸易法将中国的总出口分解为Koopman(2010)的五部分,然后运用GVC地位指数法测算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将其和世界主要的39个经济体加以比较,进而判断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地位和获取贸易利益的情况。增加值分析显示,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中最终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33%~46%;其次是转移的中间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23%~27%;出口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为14%~28%;出口的被进口国自己使用的中间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14%~17%;返回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0.24%~1.23%。GVC地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虽然出口总值超过美国和德国雄踞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其地位相对较低,出口获利能力不高。 相似文献
5.
6.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生产环节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效率变得愈发重要,而标准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但却存在遵从成本。那么,标准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9~2020年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标准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GVCR)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GVCR,更换度量指标、不同固定效应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第二,中间品种类效应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是标准提升出口GVCR的重要机制,但中间品种类效应的促进作用极易被国外中间品价格下降的作用稀释甚至覆盖,导致其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不显著,而中间品质量效应的促进作用则不受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对深入认识中国不同类型标准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国情组合使用标准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以Wang Zhi等(2013)提出的一国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总出口分解框架构建了总进口分解模型,将各个层面的进口分解为增加值进口、返回国内的增加值、被出口国和第三国吸收的出口国增加值以及纯重复计算的中间品贸易等组成部分,并根据贸易品的价值来源、最终吸收地和吸收渠道不同,区分为16种不同路径。通过将进口增加值分析框架应用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论述了如何利用分解结果分析各国进口行业结构、国家分布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地位的差异;此外,文章利用该框架对中国进口技术复杂度以及进口结构变动幅度进行了重新测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汇率理论研究中对汇率和出口产品结构关系的关注较少。现有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与不同产品所使用的本国投入(也可称国内附加值)有关,国内附加值越高的产品其相对竞争力将随本币升值而降低,反之亦然。本文通过模型推导验证了这种观点。然而,在中美、中欧双边贸易中,计算机、服装、化肥三种代表性产品出口比重的实际检验结果却与理论研究和模型推导相反。文章最后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和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微观企业数据,在测算了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同时,深入考察出口国内附加值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国内附加值对企业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区位差异特征.此外,出口国内附加值对不同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尤其是私企和国企表现更为明显;工资增长的动态分析表明,工资增长率主要与企业异质性因素相关,其弹性仅为0.7%. 相似文献
13.
14.
15.
Willem Thorbecke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15,23(1):78-100
China's surplus in processing trade remains large. Processed exports are final goods produced using parts and components that are imported duty free. Because much of the value‐added of these exports comes from East Asia, exchange rates throughout the region should affect their foreign currency prices. This paper presents data on value‐added exchange rates for processed exports over the 1993–2013 period and reports that they significantly affect exports. While the renminbi appreciated 36 percent between the beginning of 2005 and the end of 2013, exchange rates in supply chain countries depreciated. This has mi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RMB appreciation on the price competitiveness of processed exports. 相似文献
16.
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除分析出口总量外,还将服务贸易出口、货物贸易出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品出口以及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标准分类》得到的10个大类产品出口作为变量,分别研究其与GDP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能直接带动GDP的增加,并且就业、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也受其影响,从而出口间接刺激经济增长。此外,出口还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净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汽车产业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且节能减排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要求这吲代首景下,利用1995年到2009年相关数据对汽车净出口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科研投八报酬率及职工工资水平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发展,而对高排量汽车提高消费税率则对其有阻碍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第二,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与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第三,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技术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干预倾向都会增加生产的不确定性;第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显著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效率变化率决定,其次是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