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李杨  郝刚 《亚太经济》2012,(1):53-58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与投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服务贸易在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规模和行业结构方面阐述了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运用较广的单国视角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评价指标进行扩展,通过构建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双边嵌套差额、嵌套平衡指数、嵌套强度指数和嵌套地位指数),拓展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上贸易伙伴国之间增加值双边嵌套关系及其演变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制造业出口的双边嵌套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嵌套关联强度不断增加。无论是伙伴国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比例,还是中国出口包含的伙伴国增加值比例都在增加,但前者增加得更快,中国的双边嵌套地位在上升。由于中国出口规模庞大,中国出口包含的伙伴国增加值很多时候大于伙伴国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存在嵌套逆差。中国与美、日、德在高技术行业的关联度比中、低技术行业高,而与俄罗斯、印度则分别是中、低技术行业关联度较高。中国在低技术行业优势地位明显,高技术行业相对较弱,但是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整体国际分工地位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金砖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贸易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利用贸易增加值数据库,采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指数,测算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相对竞争力和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对比分析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服务业总体处于较为明显的竞争劣势,但在服务业细分行业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呈低附加值出口的特点;金砖国家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在加大。因此,金砖国家应发挥互补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高附加值环节,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金砖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贸易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利用贸易增加值数据库,采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指数,测算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相对竞争力和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对比分析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服务业总体处于较为明显的竞争劣势,但在服务业细分行业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呈低附加值出口的特点;金砖国家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在加大。因此,金砖国家应发挥互补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高附加值环节,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选定2009年服务贸易前6名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以及其他金砖四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共10个国家,测算了这10个国家在1995~2009年间的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GVC—Position)”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GVC—participation)”指数,以分析对比中国与其他9国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参与程度。结论显示:我国服务业整体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分行业看,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服务业整体一样,在入世5年缓冲期之后呈上升趋势,但在考察期内服务业整体和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都低于10国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选定2009年服务贸易前6名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以及其他金砖四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共10个国家,测算了这10个国家在1995~2009年间的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GVC_Position)"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GVC_participation)"指数,以分析对比中国与其他9国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参与程度。结论显示:我国服务业整体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分行业看,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服务业整体一样,在入世5年缓冲期之后呈上升趋势,但在考察期内服务业整体和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都低于10国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高技术领域领先;欧盟以两头参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出口。  相似文献   

8.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内附加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6~2009年40个经济体35个行业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使用基于贸易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文章发现全球价值链重构推动了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技术驱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具有促进作用,劳动成本驱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产生负向影响。控制国家和行业特征后,上述结果仍然稳健。对中国而言,把握技术变革的新机遇,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挺进高端制造业,突破商业服务业是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加值贸易,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主要由直接进口国消费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增加值以及出口到第三方国家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构成;美国、日本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参与程度较高,但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上还处于中下游位置,并且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与发展等细分行业的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呈反向变化;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服务业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