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工业化进程进行的250多年里,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能否迈入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截至2010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困扰智利经济发展长达30多年,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反复的大幅度波动和产业结构的超稳定性。本文认为,导致智利出现中等收入问题的因素并没有随着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消失,智利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压力。  相似文献   

3.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飞  全毅 《亚太经济》2012,(1):89-93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阶段,如果不及时转型,继续延用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容易积累矛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国家在长达30年里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也在于此。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通过国际比较,探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东亚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全毅 《世界经济研究》2012,(2):70-75,89
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管用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都不再管用,如果重复使用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也不同程度地依赖以出口为导向的低成本优势战略,但是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这些国家和地区放弃了这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开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城乡与地区的均衡发展,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以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变,实现了社会结构和政治民主化转型,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功地避开了"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5.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源于国际经验,具体到我国并不意味着历史必然,但却有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我们跨越陷阱的底气和信心源自于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高品质制度体系支撑;源自于正在进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源自于政府主导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世界银行的WDI、Penn World Table以及财富500强中1970~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韩国在中等收入阶段(1970~1999)和高收入阶段(2000~2015)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韩国经济腾飞期,制造业主导了韩国经济增长,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制造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减弱是制造业结构的变化所致。此外,财阀是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把双刃剑,前期承担转型大旗,发展后期成为增长障碍。最后,文章通过韩国与中国发展路径的对比,探讨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8.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结构调整的战略难题。中国在结构转型过程同样面临压力和需求结构调整困境。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教训为中国提供了镜鉴。在共同富裕愿景下,中国要想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将经济增长速度降到合理区间,培养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支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改变贸易结构方式,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从而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9.
要正确认识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探讨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注重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合理分配与共同富裕;转变消费模式,充分挖掘内需增长潜力;提高城市化率,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陈昌盛 《广西经济》2011,(11):30-33
虽然各国具体情况差异性很大,但是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看能否顺利推进工业化。如果说“低收入陷阱”、“贫困陷阱”强调的是工业化难以启动问题,则“中等收入陷阱”强调的是工业化不能持续推进并最终完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平  江强 《亚太经济》2017,(6):14-23
首先介绍了经济体总量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出口贸易附加值核算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库发布的世界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核算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历年的出口贸易附加值。其次运用1995-2014年总量出口数据与核算的出口附加值数据,分别对该类经济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总量与出口附加值总量对该类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出口附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出口贸易总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说明过去对"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ELG"假说的经验研究高估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需要提升出口总量背后的出口附加值,避免陷入出口总量大而附加值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我国的GDP为39.7983万亿元,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我国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因此,如何在加速发展中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从经济增长、研发能力、收入分配、对外依存度和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研究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从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均衡教育资源和扩大我国内需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以缓解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3.
1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公共政策因应:韩国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不均等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了就业、教育、税收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均等化政策,从而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的社会均等化发展。借鉴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期的社会均等化政策,中国应着力从创造社会流动性、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等方面入手,制定社会均等化政策,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5.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东亚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是日本和韩国,其中韩国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跨越到了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韩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真正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转型,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韩国经济持续跃升的保障,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一、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简要介绍近年来,关于中国是否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话题在学界广泛讨论,引发热议。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以后,经济进一步增长很容易受到原有发展模式的制约而陷入停滞徘徊期,人均GDP难以突破1.1万美元的上限的一种现象。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会很快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  相似文献   

17.
郭惠琳 《亚太经济》2012,(5):96-100
中等收入陷阱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马来西亚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和困境。收入分配结构失衡,自主创新能力缺失,人力资源发展迟缓,腐败问题等掣肘马来西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制约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也是马来西亚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及对中国当前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实现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既面临现实困境同时也具备独特优势,指出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效率驱动、创新驱动,是实现跨越的战略选择,为此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提出供给侧改革政策体系的核心是金融改革与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与教育、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现有国际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重要倡议,在回应世界深刻变革发展的同时,也回应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口因素、资源因素和社会结构因素;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技术因素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合理。而"一带一路"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回应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路径所关切的问题。通过构建多边多维的政治经济关系,组成更为庞大的区域大市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庞大的市场和资源,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具有历史必然性。通过"一带一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将为我国特有的中等收入区间跨越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4年,中等收入陷阱命题就已进入中国经济转型的范畴之列。彼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中国发展前景的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