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3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探讨空间集散效应的城市空间扩张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期间中国城市空间呈现出总体规模扩张明显、扩张速率逐渐放缓、省际差异逐步缩小的特征;从全国尺度来看,聚集经济和拥挤效应显著推动城市空间扩张,且大部分城市逐渐呈现出离心郊区化的发展趋势;从区域尺度来看,空间集散效应均对东中西部城市空间产生正向推动作用,但中部城市聚集经济并不显著;从城市行政级别来看,城市聚集经济约为拥挤效应的三分之一。新型城镇化应当构建基于内生经济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聚焦城市群耦合联动的协同发展,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2.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剖析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的演化格局,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用边界,在1200公里处达到峰值。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引擎。基于2011-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减少碳排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是数字经济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的两条基本路径;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抑制作用还受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倒U型”、“倒N型”趋势;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城市群及非城市群地区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溢出、产业聚集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的发展和动态演进与知识溢出密不可分。不同的知识溢出方式对产业聚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溢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产业发展效应不是通过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而是通过波特效应即竞争效应体现出来。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布局,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周京 《企业经济》2004,(10):134-136
结合温州集群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社会效应,研究集群经济产生的社会根基,集群经济形成的方式,及集群经济的社会效应,同时,研究和探讨新时期温州集群经济的发展战略,促进温州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相似文献   

7.
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它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大,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市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为对象,选取2001年-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工业园区建设对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加就业人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曹坤  王静 《东方企业文化》2011,(24):138-139
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它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大,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市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为对象,选取2001年-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工业园区建设对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加就业人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朱悦  张军涛 《城市问题》2022,(10):64-71+81
构建包括STIRPAT模型、调节机制效应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中国东部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助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多重传导路径,考察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效果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不仅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基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通过纠正资本错配、强化绿色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途径间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金融通过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促进本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数字金融发展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8 ~ 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由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机制不同,应科学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上,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是解决城市贫困的两大路径。经济增长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方式,公共支出追求直接的减贫目标。我国1997~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公共支出增长率与城市贫困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减贫效应为负,其中,教育、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贡献各不相同;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的减贫效应。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及其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分别探讨了实物补贴和租金补贴两种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方式的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实物补贴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可能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导致城市贫富分区严重及住房高空置率等现象;而租金补贴确保了房地产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保证了受保障人群的住房自由选取权,但可能会导致租金乱用的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两种补贴方式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补贴政策,以期使得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更加健康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测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金融开放水平,利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邻接空间三种权重矩阵下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金融开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说明城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原因;在邻近关系上,金融开放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表明本地的经济增长除与本地金融开放水平有关外,也与相邻城市金融开放水平有关;但分析认为,地理距离不是决定金融开放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实现机制,且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叠加效应强化了该实现机制。据此,本文认为,以五大都市圈为单元进行金融开放,并与相应的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运用Super-N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绿色科技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并利用135.53万家数字经济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三者在空间上均呈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但是会对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区域研究表明,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硬设施”和“软环境”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人才数字素养和数字金融支持分别在绿色科技研发与绿色成果转化两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田雨佳 《企业导报》2014,(13):104+102-104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能够发挥重要的区域经济效应。然而,建立上海自贸区需要应对的挑战: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减少了税收收入,上海的城市综合实力还需要提升,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制定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海自贸区发挥了区域经济的辐射与集聚效应:上海自贸区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上海自贸区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上海自贸区的区域经济集聚效应。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上海自贸区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这种提升效应在东部和南方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明显。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信息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效应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关系。为此,应积极推进数字生态赋能创新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拉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历届世博会,都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宏观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产生的拉动效应,包括:对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对金融业等相关重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长三角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内部行政区划的合理分布和有效组合对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协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城市采用区界重组的方式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谋求地区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市辖区之间的空间边界调整,采用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并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这一集约型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区界重组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对相邻辖区存在溢出效应;相较于辖区细碎和辖区数量不变,辖区整合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辖区整合通过激发边界地带活力、简政惠企和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经济收益。本文研究为最优辖区规模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世界传统武术节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十堰市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的基础及条件,最后从产业拉动效应、城市品牌效应、城市能级提升效应等方面分析了世界传统武术节对十堰经济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