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SITC将中国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将初级产品按照用途分为食品类原料、非燃料原料和燃料.将工业制成品按照部门分为纺织服装类产品、化学产品、机械及交通运输产品、金属冶炼产品及电子产品等.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计算各分类产品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比重,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其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和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是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燃料出口比重上升对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起主要作用,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和电子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对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谬误”与中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贸发展的"合成谬误"会导致所有实施同一发展战略的国家贸易条件恶化,降低外贸增长的福利,这一观点成为质疑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论据。基于UNCTAD 1995年以来的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发现:由于其他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贸易条件恶化态势得以凸显,即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在"合成谬误"的前提下更加明显。那么这就需要调整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以避免"合成谬误"。  相似文献   

3.
王文治  扈涛 《世界经济研究》2013,(1):47-52,66,88
本文通过建立SITC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个行业的对照表,基于微观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并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从行业层面分析了FDI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都恶化,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其次,实证研究证明FDI与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FDI不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最后,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实施规模生产是改善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基于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长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恶化着我国的贸易条件,这其中又以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恶化效应最大,但这种恶化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最后基于此分析和全球化的视角得出贸易条件的含义有所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早在1950年,普雷维什和格就分别从供给条件与贸易利益 机制方面和需求因素文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相对于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无法依靠出口初级产品积累资金以实现工业化,因而应当运用保护性贸易政策实行进口替代,大力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以避免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自80年代末起,辛格和沙卡(Sarkar)又进一步发展了其“贸易条件恶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取代出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占 改变外贸结构,其结果只能是转移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根本解决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改善贸易条件呢?保护主义的贸易条件改善论认为运用限制性贸易政策工具,主要是关税,就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实际效果是否如此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亚洲国家在1980~2006年间贸易条件趋势及进出口波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不一定能够长期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增长也并不一定长期恶化贸易条件,而确保进口波动的长期平稳才是促使亚洲国家贸易条件呈现长期平稳趋势的关键因素。同时,本文发现中国大陆在这期间的出口增长对其贸易条件的改善作用不足以抑制贸易条件在短期恶化的趋势,这与中国大陆在现今国际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汾 《改革与战略》2011,27(4):172-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以及比较优势升级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利益的获取。针对这些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贸易模式的几个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贸易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度控制对外贸易规模、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和推动比较优势升级的中国外贸战略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从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贸易条件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而针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很多学者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但本文认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贸易利益受损,因而也应慎重提出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从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贸易条件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而针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很多学者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但本文认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贸易利益受损,因而也应慎重提出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否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贸易条件呈现如下特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表面上改善,实质上存在恶化的可能,要素贸易条件恶化,因此根据国民福利标准判断,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11.
梧州在近代广西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对近代梧州综合贸易条件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证明:近代梧州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梧州,但也未见明显恶化,1920~1936年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同期中国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2.
邓创  吴超 《南方经济》2020,39(7):1-17
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条件的DSGE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依次对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展开理论解析和动态计量检验。研究发现:(1)贸易条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弹性的高低,当贸易弹性较高时,贸易条件恶化尽管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但对消费和投资将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2)货币政策目标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动态传导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条件恶化对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3)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在短期内和中长期内存在明显不同,并且在不同时期也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相比于两次金融危机时期,经济新常态下贸易条件恶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相对较小,并且对消费和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贸易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
段国蕊 《山东经济》2006,22(1):148-15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那么我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其贸易条件的变动值得深思,综合考虑贸易量指数、出口价格条件指数、汇率指数、出口效益指数等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我国净收入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结果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外贸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本文详尽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同时,也对我国外贸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不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比较优势战略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叶欣 《改革与战略》2009,25(9):166-169
长期以来,贸易条件被认为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及单要素贸易条件的涵义出发,进行了贸易奈件和贸易利益的相关关系分析。分析表明,要全面准确衡量一国的贸易利益必须把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这几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贸易条件下的静态贸易利益和动态贸易利益现状及制约贸易利益增加的因素。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更多地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与非洲联盟55国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中非贸易自由化的潜在经济效应,并论证中非贸易自由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潜在冲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中非双边贸易关系整体比较紧密,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良好的互补性;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一定程度激活非洲国家的贸易活力,改善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条件以及福利水平;中非贸易自由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和福利水平产生潜在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中国各行业的贸易条件和进口贸易,但可能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出口贸易与产出活动产生一定的挤出或者替代效应;中非贸易自由化将有效缓解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不利冲击,中国可以有针对性地与东部非洲、南部非洲国家开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而实质性对接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最近十几年,FDI流入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出现了新的变化。FDI流入对中国产生了"工资外溢"效应,但并没能通过该效应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FDI流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导致较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FDI流入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了其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而言,FDI流入对中国的单要素及多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远小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中国在大量引入FDI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实现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技术视角,将贸易产品从不同技术层级分为5类,并采取工业技术进步率和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衡量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同时,利用15个国家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层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负效应;而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低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提高了工业技术进步率却削弱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等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但削弱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技术视角,将贸易产品从不同技术层级分为5类,并采取工业技术进步率和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衡量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同时,利用15个国家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层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负效应;而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低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提高了工业技术进步率却削弱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等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但削弱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