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静 《征信》2017,35(10):27-32
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包容,关键在于正确识别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小微企业还款能力弱、还款意愿差,普遍存在的财务数据遗漏、造假情况使硬信息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功能大打折扣。识别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必须充分发挥软信息的作用。赋于硬信息和软信息不同权重,分别模拟计算信用风险得分发现,软信息权重越大,低风险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分离得越彻底,案例印证了软信息在识别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互联网金融。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有效拓展资金需求的渠道。互联网金融,打破传统金融垄断市场模式,全面提升了资金融通效率,开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发现,许多小微企业难以在银行方面贷款,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信用不足,导致银行风险加大,不能在正常下放贷款,所以对小微企业信用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新的信用建设模式为小微企业增信,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本文首先阐述传统金融服务影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情况,之后对传统银行以及各种小微企业自身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互联网金融优势等,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角度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小微企业信用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颖 《时代金融》2014,(6Z):127-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庆明 《时代金融》2014,(14):191-192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创了小微企业融资新局面。但是,小微企业在享受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诸多风险。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了小微企业运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对风险成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从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内部控制、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风险化解,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及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广州市白云小微企业的专项调研表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依然存在专营性金融机构不足、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小微企业风控难度大、信用担保体系薄弱、社会诚信体系缺乏等融资困难,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亟待政府不断完善金融政策与投资环境、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小微企业不断改进自我素质与风控能力等对策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小微企业规模小且经营不够稳定、经营风险大、存活率低,以及缺乏抵质押担保、完全依赖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等特点决定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较大。信息不对称、获客渠道窄、覆盖群体面窄、风控难度大、发展成本高等因素制约着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发力,信用贷款占比不断提升,但仍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入剖析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的现实困境和制约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信用信息赋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优化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的金融服务生态环境;二是探索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场景,推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多方发力推进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并在金融服务上推出倾斜性政策给予扶持。各大银行还通过,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市场波动环境下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信用风险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良好的管控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风险种类没有变化,只是表现形式和发生环节发生了改变,而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新的风险防控体系尚未完善,却已将旧的风控手段抛弃,造成风控体系的建设与业务创新的速度不匹配。本文在对"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内在禀赋引发的风险、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的风险进行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风险的新特点,最后提出"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六大策略:一是更新"互联网+"时代风险管理理念,二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三是运用金融科技推进风控精准化、智能化,四是加强创新业务风险管理,五是强化合规管理和案防管理,六是培育高素质、专业化金融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曹明生 《时代金融》2015,(8):203-204
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信贷特征及国内外主流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对比分析,筛选出适用于我国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的Logistic模型。利用从银行取得的94个小微企业信贷样本,综合企业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了Logistic模型的构建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违约概率具有较高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单元的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困扰其发展的瓶颈,而其症结很大程度归咎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缺失,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本文认为小微企业应抓住当前我国金融综合改革大环境下信用体系建设出现的机遇,根据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培育和提高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构建适用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等进一步完善小微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既往思路主要是在信贷前端实施信用担保增进,我们发现这个思路在遭遇三期叠加的冲击后,已遇到瓶颈。在新常态下,前端信用增进和后端风险出清搭配,能够更好地管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李坚  肖小瑜  谭兵 《征信》2017,35(10):14-22
借鉴阿里小贷和国内部分小型银行及美国富国银行对小微企业风险控制的做法,论证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三手"新理念,基于对企业信用本质、贷方结算量、银行日均存款等企业和银行业务的基本认识,从理论上推导出"小微企业销售货款结算信用度"这一个能简单快捷对小微企业信用进行准确评价的信用评价指标,且对其是否能有效指导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经营实践,从大数据采集、风险管理和贷款定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一个收益覆盖风险的差别化小微企业贷款定价公式,以期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章寒冰 《时代金融》2014,(1Z):233-234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征信》2017,35(8)
调研发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各级各部门以解决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着力点,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精准服务,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弥补小微企业信用短板,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风险防控压力加大、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及增信受到制约等因素影响下,小微企业融资仍需各方协同努力、寻求突破.建议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联合增信和风险补偿,发挥合力和探索创新,加强小微企业自身机制建设,促进小微企业需求和金融服务的有效对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市场化配置资金,提供融资渠道的作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提供了就业岗位,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但是,也存在着被投资企业监管问题、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管理人的专业能力胜任问题、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利益驱动问题等风险,导致经常出现投资失败“踩雷”的情况。通过梳理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案例,揭示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路径,总结相关案例中产生的风险以及审计对策。因此,在非公开市场的投资工作中,审计也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为受托责任的委托方提供有效降低风险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分业经营的框架下,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难点是风险(成本)与收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尽管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成本,但是目前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持有股权或大幅度提高贷款定价来覆盖高风险、高成本,这种局面极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比照"硅谷银行"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谢宏章 《理财》2014,(3):50-51
组合投资的最大功效在于,能在充满变数的股市里确保风险可控,这就等于把股市投资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这是在股市得以长久立足的关键所在。作为普通投资者,要想在股市长久生存,必须处理好逐利和风控的关系,确保在逐利的同时不忘风控,做到在风控的同时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份收益,组合投资便是这种将投资风险牢牢控制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操作技法。  相似文献   

20.
赵娇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311-311
小微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小微企业寿命短,风险大,且不易控制,其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其经营与发展。究其根本就是信用评级程序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跟踪评级又是信用评级程序的重要组成。本文将美国爱德华·琼斯公司模式带入跟踪评级阶段,可以动态连续的跟踪小微企业资信状况,及时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更新,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总体效率,降低投资者风险,对小微企业信贷评级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