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严岭 《开发研究》2008,(1):10-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与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有目共睹,长三角区域发展堪称这一模式下的典范。然而透视长三角增长模式,其内在局限给未来持续增长蒙上阴影。本文探讨长三角增长模式的成功和局限,以区域分工网络、价值链集聚分析为基础,剖析长三角增长的现实层面,探究长三角增长动力,寻求进一步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国际分工体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美国主导的沿信息产业价值链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由于其具有的缺陷使美国新经济周期衰退过早来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也提高了各国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程度,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呈现出与美国同步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一个研究西藏人口现状、结构及人口发展变迁的机会,增加了对西藏人口形势与人口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和平解放前,西藏的人口增长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和平解放后,特别是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口正在加速实现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传统型模式向“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现代型模式转变,是西藏历史上人口发展最快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志科  邓文志 《特区经济》2011,(12):190-192
利用湖南省各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湖南省人口的转变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人口红利期。通过引入相关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变动对储蓄的影响以及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形势下,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国际分工日益呈现出超越国家边界和产业边界,向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分工深化的趋势。由于跨国公司不仅控制着遍及全球的分子公司,还通过分包合同影响着东道国地方制造商的活动,一国在特定产业的优势地位往往得益于该产业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集聚,传统的国际贸易指标已经无法真实反映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真实分工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依然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的优势所在,也是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基本动因,由此决定了中国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充当全球加工厂的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佤族人口现代转型状况,探讨了影响佤族人口现代转型的因素。认为,佤族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但佤族人口现代转型从程度上来说远没有完成,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发展本地特色经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孔琳 《改革与战略》2011,27(10):9-11
文章基于逻辑曲线,从人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转换,解释了在较高的人类发展程度上,产品内分工将会替代产品间分工,各国各部门基于价值链各片段的分工将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同时,一国人类发展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也会引致全球的产品内分工,这一机制转换与当前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全球外包的高速增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杨波 《北方经济》2012,(7):70-72
正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界定要明确两个问题,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区域产业结构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各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产生了地域分工,也就产生了区域的产业差异。在区域层次上,地域分工表现为以专  相似文献   

9.
利用WIOD数据,从资本专项性和套牢租金视角探讨制度质量对亚太地区各国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及其微观路径。分析发现价值链下游生产工序的低替代弹性使得该阶段生产的投资具备更高的投资专项性,面临更严重的套牢租金问题。制度质量通过降低套牢租金,促使生产分工转向增值能力更强的下游阶段而改变价值链分工位置。接着采用安特拉斯下游度衡量指标,利用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影响的存在性和影响路径,即制度质量通过降低生产的套牢租金促进一国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且作用大小随技术层次提高而变大。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国内的附加值率要比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高,而中、韩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附加值很大一部分随着贸易的增加而流失到海外。从附加值的分配态势看,中国主要以欧美、Ro W(世界其他地区)为主,韩国则主要分配到Ro W。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2~2007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确实对我国环境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成立。通过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进一步考察,本文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区域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与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完全一致,都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我国能够更为合理地引进和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2.
一国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对于一国整体出口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专业化分工模式取决于该国的要素禀赋以及异质性要素,包括技术要素、经济政策以及制度等,而技术异质性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世界101个国家2006年的进出口数据计算了99个部门的PRODY值,也由此计算出了44个国家1999~2010年的出口生产效率EXPY值,对EXPY值的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专业化分工模式的异同与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两步系统 GMM 方法,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转变带来的较轻人口负担,在中国现在的政策体制下,得到了充分利用,可以说人口红利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抚养比的加大在1990—2007年间甚至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带来了第二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影响标准竞争的因素中,科技实力是最根本的因素,但科技实力并不能解释标准竞争胜负的全部事实。本文在分析国家规模影响标准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影响标准竞争的科技实力因素,运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规模对于标准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规模是影响标准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标准竞争中存在着大国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文章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进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和出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看,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东部地区的效率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并且贸易的影响大于投资。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提高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3条渠道传递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无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却显著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进一步揭示,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利用3条渠道的国际R&D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成本函数的研究方法,采用我国1993~2010年1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变化的因素。通过计算行业的VSS和回归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才是拉动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外包对相对工资差距起到微弱的缩小作用。根据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继续将工业行业划分为3个子样本,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同要素密集型部门的相对工资的影响,结论与总体回归基本一致。本文的结论与理论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34个城市的住宅财富效应:基于panel data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验了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住宅财富之间的关系。以2001—2004年34个城市为样本,使用面板误差纠正模型估计住宅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为-0.033,并从消费者信贷约束和预防性储蓄角度进行了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2000~2011年中国247个城市FDI、污染排放及控制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污染排放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显示:FDI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与人均收入的"门槛效应",并且对应于不同的门槛变量FDI对环境的影响有所差异。当以工业废水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制约性日趋减弱。而以工业废水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收入为门槛变量时,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废水排放更具制约性。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以往文献存在一定的争论,有观点认为市场因素最主要,还有观点认为前期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对当前服务业FDI的流入最重要。本文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服务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没有前期服务业FDI流入时,我国的市场规模、贸易开放度、经济增长率及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因素;而存在前期服务业FDI时,制造业FDI、前期服务业FDI的流入,即集聚因素成为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