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0,(15):54-57
“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澳门,这块交汇东西方文化的热土,这个见证近代中国荣辱兴衰的地方,回归祖国怀抱以来正经历着蒸蒸日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一君 《经济纵横》2005,(12):86-8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商人是有地域性特征的。三秦大地上驰骋的企业和企业家却以真实的故事印证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3.
一方水土一方人,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历来密不可分。正困为如此,近几年我们对浙商的文化内涵与经济行为做过深刻的解剖,从而归纳出了浙江精神。但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商帮的群体是否可以从“省属”细分到“州属”?事实上,杭商、甬商、温商在行为处事方面各具特点,因此全省各市也都有了相应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武悦 《环境经济》2023,(3):68-72
<正>德国社会学家阿莱达·阿斯曼曾将作为记忆媒介而存在的“地点”分成几类,其中第一类是“代际之地”,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这种地点往往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代代传承的记忆和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背井离乡的人们所怀念的故乡往往指的正是这样背负着家族记忆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工程是将原来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相对适宜生存的地方,首要目的就在于降低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被迫实行的扶贫迁移策略,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产生文化变迁.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的结果是文化变迁.生态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适应新环境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在变迁适应中不断地创新发展.粗略的探讨一下因为生态移民环境改变后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相似文献   

6.
定西地处甘肃中部,素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不懈努力,已稳定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开始了由传统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历程,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栾福迎 《商周刊》2014,(20):72-75
大沽河被誉为青岛市民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青岛一方人,也聚集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富饶的天然物产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沿河文化及风土人情各有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历时3年多的综合治理,如今沽河流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一条长达220公里、纵贯南北的“生态绿轴”几乎贯通青岛全域各节点,众多崭新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8.
一个餐饮企业所体现出的文化的独特性是区别于同行业其它企业的最为本质的内容,中式餐饮空间的文化空间形态是多方面的,与中国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本文从体现不同地域文化风俗和各地菜系风味特征的餐饮文化空间形态,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情和饮食文化特征的餐饮文化空间形态,体现福、寿、吉祥、喜庆的餐饮文化空间形态,体现富贵、豪华的餐饮文化空间形态,充分理解了中式餐饮空间的文化空间形态,确定了中式餐饮空间设计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9.
王颖,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但是在北京,大家说他是江浙人;在杭州,大家说他是上海人;在上海,大家说他是日本人.他经常自嘲说:"我是个浓缩的山东人."浓厚的地域文化和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得王颖从小就铭记这样一条人生准则:"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务实."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 一方水土又何尝不滋养一方宝物?它也许就是今天所说的原产地域产品。  相似文献   

11.
定西地处甘肃中部,素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不懈努力,已稳定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开始了由传统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历程,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作为农行人,也为这一沧桑巨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定西农行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找出路,从支持辖内重点项目中谋发展,从实行个贷责任制管理中求突破,从强化企业管理中要质量,从提高金融服务上创效益,不但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也实现了自身业务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地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受地理、行政等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文化形式,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标志。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性。在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更是一种对区域经济有着深度影响的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化把一个人群体与另一个人群体区别开。网络组织是跨地域、跨组织、跨时间的协作安排 ,必定面临不同的组织文化、地域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合作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文章提出了网络组织集成 ,并对集成措施进行了设定。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过程中,右玉县确立了以构建绿色生态畜牧、特色生态旅游两大基地为主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治一方水土、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为塞上绿洲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阻挡风沙进京提供了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1年武威市为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提出"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文章立足于武威市生态移民点,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生态移民农户家庭的生计资本进行调查,得到关于生态移民农户生计资本的一手资料,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生态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武威市生态移民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均有所提高,其中物质资本的增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出山海关向东,很快就会使人感受到一方地域的美丽,特别是一个城市的美丽,这里便是葫芦岛。  相似文献   

17.
《江南论坛》2014,(8):I0008-I0009
正洛社镇是无锡主城区西侧的卫星城,距市区约12公里。全镇总面积77.5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7089人,总人口17.44方人。全镇辖19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近年来,洛社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惟进"实业兴镇城建靓镇、文化立镇"战略工程,深化改革、突破领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一个地区的文化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有重要刺激作用。一个地区经济的腾飞从更深层次上在于其精神观念的转变,只有打破地域分割,普及优秀文化才能形成良好的经济助推力,更好地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可以说,发展好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红色文化,对重庆乃至对全国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征.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相浸润,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演绎空灵的现代空间是当今建筑设计师必须思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韩余辉 《经济师》2014,(6):283-283,285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但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所属地区都会存在一个地域文化,不同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一些共性。文章简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本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提出了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