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重要的社会经济以及空间现象,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所属的欠发达地区粤东北的梅州市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的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城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以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城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 一、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与特点建国以来,在农村人口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甘肃农村劳动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1988年全省农村人口达到1781.01万,比1958年增长了60.4%,年平均增长1.59%;同期农村劳动力由458.7万人增加到781.76万人,增长了70.4%,年均增长率1.79%。农村劳动力年递增率比农村人口高出0.2个百分点。目前,甘肃农村劳动力处在由第二个生育高峰所推动的新的增长高峰前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此次研究以平凉市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草峰镇农村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怎样进行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以及如何规避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危害,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出路,而在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经济支柱、以中小城镇为主要方向、以实行人口迁移自由为根本保证的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发展状况来看,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就业方面,这一转移就业模式大大的改善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入的局面,有效地避免了造成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成本支出,增加了转移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提高了其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汪波 《江西改革》2001,(2):9-11
江西农村城镇化是70年代初现端倪的,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和传统经济的,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极大冲击了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力推动了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据统计,1999年底,我省共有21个城市,其中省辖市7个,县级市14个;小城镇1816个,其中建制700个,全省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8.6%,非农业人口点21.43%。城镇化水平为23%,比1978年155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人口合理流动的总体要求,指出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现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耿永志 《新疆财经》2007,(1):33-35,71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多重视了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很少考虑向小城镇转移的问题,更少考虑具体的转移机制问题。因此,应尽快建立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来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工作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18年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基础上, 2019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0万人以上,进一步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河南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3.6%到2017年实现过半,尤其是近5年间每年农业人口转移在200万以上,巨大的城镇化人口增量和农业人口基础对于河南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转化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经济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参考文献表明,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了辽宁省二元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应实现城市支持农业的战略转变,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盲目性和集体无意识性,且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致使劳动力转移过快,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转移过多、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造成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不足的浪费现象。再加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3.
王彩虹 《北方经济》1995,(1):F003-F003
据统计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口总数为1428.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为574.3万人,乡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4.5%。预计2000年,我区乡村人口约达1486.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993年比1979年,农业劳动力增长28.5%。目前,我区农业有100多万剩余劳动力。从近年来统计报表显示,今后每年仍将有30-40万当年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由于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吸收了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还有36.2万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我区农村劳动力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多,当前看,我区并不完全是富余劳动力的地区,但由于农业收入效益差和农忙季节较短,农闲时间较长,不少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我区每年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是30万人,每年从农村和外地到城市的劳动力不低于30-4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是有好处的,但是无序的流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并已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总体来看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存在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够充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等问题。文章对2011~2015年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状况分析●吕劲松由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向出现了从乡村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的阶梯转移和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由一产业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化势头,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能促进经济条件收敛。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通过财政和税收引导和鼓励先进地区改变过分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增长这种缺乏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胡华文 《重庆经济》2004,(4):16-17,24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有序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到2013年城镇化率达53.7%。但在这个城镇化率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半市民化状态,这部分人就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要优先解决市民化的存量部分。在这个存量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李蓬 《乡镇经济》2008,24(11):8-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计划,合理采取措施,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应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从建立公平自由的劳动就业制度、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和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入手,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畅转移提供良好的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20.
陈添生 《福建经济》1991,(5):31-32,9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闽东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人力资源丰富,但呈出“高数量低能效”特点,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很大难度,成了闽东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闽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探索闽东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