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业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农业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快“农业保险法”立法进程,尽快将农业保险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我国农险工作从试点转入制度化推广阶段。有必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对农业保险的定位,明确相关政府机构、保险公司、农民、农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参与主体在推进我们农业保险进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力支持,共同促进农业保险业发展的合力。可考虑通过制定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制度特征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和独具特色的"三权分置"农地制度安排,使得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呈现出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利益共享的内生制度特征,由此决定了不同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不同环节、不同层面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和分工,也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为导向。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内部、外部环境因素来看,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表现出分层化、规模化、专业化、协同化、企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生态化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有效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各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还需重视农业生态化建设。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地方政府的农业生态化建设工作还面临着法律规制体系不健全、政府治理力度不足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缓慢等困境。对此,各地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通过健全法律规制体系、强化政府治理力度、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善治进程,通过对水环境主要特征以及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由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制度信任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这4个影响机制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基于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职权范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完善影响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制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各级政府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关系到农业经济体制、生产基地、科技教育与推广、市场体系、融资活动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决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主体单独作战所能及的,必须实行多部门、多行业、多主体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协同攻关,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根据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地、市级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6.
从协同学的视角,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设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的目标,对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协同进行假设,分析了保险公司和农户利益实现的可行性,再次证实了只有在政府参与下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才能协同实现的观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三圈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析农村老年人宅基地置换案例,梳理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和实践成效,为农村养老和用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借鉴。研究方法:“三圈理论”、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价值、能力、支持”维度的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宅基地置换模式符合政府政绩价值实现逻辑、村委会组织职能发挥逻辑、退地老人养老福利增进逻辑,主体均在模式推进中实现各自的“价值”成效。与此同时,政府、村委会、退地老人又在模式推进中进行着相互影响的互动行为,并在互动过程中嵌入利益联结机制、行政权威驱动机制、强社会关系驱动机制,共同推动了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实施。研究结论:农村老年人宅基地置换模式符合多主体利益及其实现逻辑,是协同解决宅基地低效利用和农村主体老龄化加剧问题的有益探索,建议持续关注农村老人需求,以资源投入和制度供给强化参与主体的利益实现三要素,保障模式的持续推进,促进农村养老和用地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PPP模式的广泛使用,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领域引入PPP模式进行探索和推广,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但在项目投资运营过程中,因各投资主体行为动机各异,存在利益冲突影响有效投资。基于此,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探讨农业基础设施PPP投资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互动关系,分析其行为动机及行为响应,从利益相关者权责定位、沟通、利益维护及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利益协调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农业基础设施PPP项目成功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有益探索项目推动,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服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杭州市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在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偏低,我国农户的技术需求行为与政府、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的科研、推广行为不协调,即存在着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的双重矛盾的现实条件下,从需求角度研究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政府决策者的科技政策的制定、科研部门的科研选题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终实现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机制在转化过程中的局限性。应建立和完善政府推进机制、经济诱导机制、服务强化机制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试验示范站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方法]文章以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的典型代表——试验示范站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网络治理理论研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特征和经验,分析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涉及的多方主体的职能定位,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治理网络,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研究各方利益相对主体的关系,为创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支持。[结果]从网络类型的视角看,试验示范站是政府推动、基层农技试验示范站具体操作实施的政府参与型的网络治理模式;从网络主体的视角看,以试验示范站为主体,联动政府相关部门、普通农户等各个主体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行为;从网络运行的视角来看,通过从网络治理的主体因素、关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杨凌农业试验示范站网络治理效果的一些具体因素。[结论]政府参与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通过政府推动、基层农技试验示范站具体操作实施、普通农户参与落实等一系列的技术推广过程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该模式是最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社会资源集中,把分散的帮扶主体凝聚一起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重庆三峡库区(主要为渝东北地区)为例,从三峡库区多主体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要求出发,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三峡库区多主体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于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政府、高等院校、企业、村、农户等多主体协同联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村民致富,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改革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从过去单纯依靠各级政府所属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展到目前多种组织政府所属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展到目前多种组织形式参与的格局。但政府型推广机构与民间推广组织在其组织制度安排、推广技术的内容及特性、推广的行为与绩效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以农业技术特性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运用有关公共物品理论对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作一全新的解释,进而说明农业技术的公共物品特性与其推广组  相似文献   

16.
高邓 《山西农经》2023,(21):135-137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事关绿色发展的大局。农业生态治理需要政府、涉农企业、农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由于各方社会角色、性质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与涉农企业、政府与农民、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最终提出了利益制约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这三大治理主体经济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农业技术进步涉及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转型,同时必须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技术推广体制方面探索新路。作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农垦体系未来应该在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进步共同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以科技进步为支点,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农业安全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是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起步于1988年的农业综合开发,经过七年的辛勤耕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益,显示出勃勃生机。这一特殊的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在推动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魁力。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过程中,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增产增收为目标的原则,推进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农业经济产业化、市场化、区域化过程中,各市场介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他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表现为一定形式的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的市场行为受利益分配的影响,表现为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合作博弈。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户,都不可能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