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期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问题富豪”是在有问题的环境和制度下、在一些问题官员的配合下产生的。除制度原因外,他们中很多人不喜欢遵守游戏规则,有着明显的“捞一把”的心态,社会上确实有一股拜金主义思潮,有些人为了发家致富,抱着侥幸心理,昧着良心赚钱:另一方面,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创业者“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2.
多少人犯罪,都是抱有侥幸心理,那就是不一定会实发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本文再一次昭示了这一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3.
李研 《新财经》2010,(9):73-74
为了解决现金流问题,开发商使出各种招数,不瞄高息融资,怀着侥幸心理捂盘惜售,“死扛”延缓开盘进度。但这些都是应对危机的短期行为,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4.
多少人犯罪,都是抱有侥幸心理,那就是不一定会被发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本文再一次昭示了这一不变的真理。一名年仅24岁的汽车公司销售员,利用公司对账单处理存在的漏洞,挪用了公司240余万元人民币,导致公司损失惨重。这一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公司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西部论丛》2006,(9):74-75
对于银行而言,安全运营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没有安全运营,其它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通俗来讲,安全运营是“1”,没有这个“1”,什么都是零。目前银行业案件频发,如2005年定西市就有两起案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从案件通报分析其发案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个别员工素质极差,道德品质败坏,经不住金钱诱惑,凭侥幸心理钻管理的漏洞,伺机作案;二是各级管理者责任心不强,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懒惰、凭老经验办事和“老好人”思想的问题,对一些风险问题的分析和认识不到位,对一些风险点问题的检查、督导、纠正更是不及时不到位,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笔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时,有一位同学给我的留言是:“你是我惟一不认为是河南人的人”,算是给我的最高评语。如果说给我的同乡听,肯定让他们心寒。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每当别人再问起我中国式问题“你是哪的人?”,我要么就说具体出生地“郑州人”。要么就说我的户口所在地“上海人”,要么就说我的定居地“北京人”,  相似文献   

7.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时下常听人说“某某是什么圈子里的人”,“某某这个圈子里的人如何如何”等等“圈子”语录,足见“圈子”之广、之多、之泛。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而在思路和作为中,没有一种创优争优的气魄和干劲,就不可能干出一流的业绩,跻身一流的行列。迈入新世纪的新余,有一句自励警言,这就是“不干则已,要干就干一流”。正是在这种“不干则已,要干就干一流”的理念指导下,新余的决策者在率领人民群众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始终追求和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姿态,始终盯着一流的目标、一流的位置,全市上下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智慧和热情,各项工作处处…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2,(10):125-125
“宅”者,顾名思义,躲在家里不出门,交流靠微博,购物有快递,没事出门多累啊。可以说,现代的网络催生了一代“宅人”,有了手机、QQ、微博,有了备式各样的购物网和上门快递,这些宅人越来越不愿意专程出门,因有网络付款,什么都能“宅”着搞定;甚至就连工作都能在家解决。可近日,上海卫生局将在辖区内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等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疑似精神病患调查的线索。也就是说,“宅”被定义为了“疑似精神病”。  相似文献   

10.
无畏之哀     
索尔仁尼琴曾说:“如果不相信有神,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人没有了信仰,社会良知就会泯灭.就可能干出猪狗不如的事来。  相似文献   

11.
“大款”,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时髦词儿,意思是很有钱的人。我十分钦佩第一个使用“大款”这一名词的入。用含有钱义的“款项”之“款”,同表示数量多的“大”字相结合,组成了当今中国的新名词,这不能不说是对丰富汉语词汇的一个贡献。把人比做钱,可谓形象鲜明,但又不直接称为钱,显示着国人特有的含蓄和幽默。试想,若不称“大款”,而直呼为“大钱”,那不就是显得太俗气吗!自从有了“大款”,就有了“傍大款”和“绑大款”现象。“傍大款”和“绑大款”,这两者自有“大款”的得意快乐和辛酸无奈。面对滚滚而来的金钱大潮,似乎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背靠大树好乘凉”,意思是说,要想乘凉,就要背靠大树。眼下,有些人又把“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沿用到办企业上来了。对于这种观点,笔者颇不赞同,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有不靠“大树”也“乘凉”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评论一个惊人的“评论”·刘玉·苏朗有了就叫……一位在珠海办厂的韩国女老板,发现一中国员工因劳累过度,打了个盹,便大发雌威,强令一百多中国打工仔下跪。“谁不下跪就滚蛋!”在“炒鱿鱼”的威胁下,不少人忍气吞声跪了下去。但有一个人直立如竹,他便是青年农民孙...  相似文献   

14.
数字闪存     
《浙江经济》2006,(17):64-64
70.5% 调查显示,普通民众在遗产税问题上同样心态矛盾:52.8%的人认为压根儿就没有必要征收遗产税,而在另外47.2%认为“有必要”的人当中,又有17.7%的人觉得“目前时机仍不成熟”。这一结果显示,合计有70.5%的人反对现在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城市经济》2011,(5):98-99
武汉投资环境的问题,感觉就像人病了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因,有一种“重症肌无力”的感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但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是干部作风的问题。不痛下决心,不坚决解决,政治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金镜 《走向世界》2014,(23):108-109
在一个人人都“可以有”的数码单反时代、在一个人人不经过科班就能拍出专业水准图片的时代,从业于影像的摄影师们,能够拿得出手、喷得住人的杀手锏似乎是摄影包里有没有体面的“大眼睛”(大口径镜头),这好比红地毯上明星,面对众媒体的关注,须瞪大双眸至极限方可让靓丽与卓尔不群公之于天下。  相似文献   

17.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这样一种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者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没有看电视的欲…  相似文献   

18.
马文刚 《沪港经济》2011,(10):63-65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话,恰恰折射出企业日常管理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有了人,企业才能成长,才能基业长青。而要把人“盘活”,就得真正发挥人的潜能,就必须将每一个人都视为“发动机”,让每一个人自己就可以产生“无穷动”。本篇,我们不妨来看一些颇有特色和趣味的员工管...  相似文献   

19.
某西方哲学家阴阳怪气地说过:世界上有那么多证据,以至于你想证明什么,就一定能证明什么。该哲学家对当时报纸上的很多说法不满意,觉得有义务提醒世人警惕那些花言巧语的骗子。咱中国人不像老外那样一根筋,从孔老夫子那时候起就善于春秋笔法,所以发明了另外一个词“理由”,一套说辞,老实人说出来是“证据”,骗子说出来就只叫“理由”。但世人的难处在于,他们不知道那个说得头头是道的家伙到底是老实人还是骗子。  相似文献   

20.
胡静  ;Candy 《中国西部》2014,(42):90-92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但不知何为礼仪之邦。” 子:“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两干五百年前,孔子就告诉其学生和后人,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