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物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私人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的经验也表明,市场化导向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涉足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始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本文以2006年农业部科教司和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联合对全国29个省(市区)的187家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抽样调查为例,描述了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探讨了现阶段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基本作用,初步分析了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的特点、优势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营造良好科技投入环境,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促进形成私营部门与公共科研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有效合作、优势互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R&D活动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也是广东农业创新体系的基础.本文从农业R&D人力资源状况、农业R&D财力资源状况、农业R&D的项目状况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状况等方面,对广东农业R&D资源现状与特征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制定客观合理的农业R&D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体现出玉米种植的重要性。并且我国为人口大国,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灾害和病虫灾害的影响,目前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跟不上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导致玉米育种的总产量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要对玉米育种的技术进行创新,本文针对玉米育种问题的处理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6-2018年30家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绩效作用不显著,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绩效作用显著且具有时滞性,滞后1年的创新投入与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当年的创新投入与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绩效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植物新品种保护对育种者研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激励育种者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以及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了考察该制度对于促进育种者创新以及推动种子产业技术进步的实际作用,本文选取了30家种子企业和50家育种科研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者研发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表明,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以来,育种者的研发经费有了大幅增长;经济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了该制度对育种者创新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D投入与国内宏观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市场规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科技发展水平、FDI与国内基础设施对R&D资本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平均工资水平对R&D投资的引进没有太多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的生产种植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种植中,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玉米育种中,生物技术与传统常规育种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培育出的新型玉米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抗病的特点,并且有效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本文对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抗病、抗虫、抗药剂和品种改良方面的相关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孕育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农科率先按近代作物育种技术开展稻作育种;1925—1926年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先后将穗行纯系育种与杂交育种方法应用于稻作育种,成绩卓著;1933年中央农业实验所统筹各地力量开展大规模稻作育种,我国稻作育种初步走上统一组织、协调发展的道路;抗战期间我国西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及示范推广工作发展迅速。文章分别论述了近代稻作育种方法的改进、育种成就、良种推广,并对我国早期育种工作者的作用及育种工作的经验与展望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农业育种与栽培技术的创新,从重组作物基因的杂交育种、运用遗传突变技术的诱变育种、无土栽培和温室栽培等农作物技术方面进行探析,使更多人认识到农业生产及农业有关技术、育种技术的重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交流种业改革发展情况,探讨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搭建高水平、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商业化育种体系与现代育种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山西省种子协会联合举办第四届"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与运营"—暨现代育种新技术高级研修班,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山西省种子协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涉农大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呈现出创新基础条件逐渐改善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投入总额和创新产出规模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以协同创新为主导并主要依靠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进行创新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涉农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和经费投入均与科技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的创新模式更能促进其科技创新产出的增加。因此,应加大对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和研发经费的投入、支持涉农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使涉农企业尽快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正>"种业是农业的基石,不仅在过去,种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种业依然重要。"2018年12月2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第一次联盟大会暨航天育种论坛上说。目前,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新品种已在农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有了一定的推广应用,经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航天育种培  相似文献   

13.
水稻的种植及其后续的加强育种管理一直是我国农作物发展的基础。在天津水稻种植中,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别占据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2.7%、32.8%,所以水稻的育种非常重要。本文就天津市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展开讨论,阐述水稻育种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在水稻育种后对水稻实现有效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策层级、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5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分类和量化,进而定量探究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和特征;同时基于量化政策的结果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从政策演变趋势和特征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数量、政策强度、政策目标力度和政策措施力度均呈现整体性波动增加的趋势;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呈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政策措施侧重管理体制改革层面的特征;从政策效果看,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强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性收入和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力度与人才激励措施力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性收入和专利申请量,而基础研究目标力度、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力度未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提高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力度,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我国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3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的“航天育种”研究。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已经居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16.
在农地经营规模、要素投入强度、劳动力文化素质以及农业碳排放之间逻辑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作者利用2000年~2016年中国31省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路径在于要素投入强度扮演的中介作用,即农地经营规模变化诱发化学品投入强度和技术投入强度变化,继而影响农业碳排放。劳动力文化素质可以有效调节要素投入强度在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间的中介作用:较高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加强了技术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验证其研发投入、实际所得税率与其风险、业绩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尚未对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反而呈现出微弱的负面影响效应;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与破产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现阶段因税收优惠政策所导致的税负减免对于农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仍未达到预期效果等结论,为科技兴农与研发优惠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素材与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国三大垦区之一——黑龙江垦区为研究样本,以1991-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基础的JJ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与短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看,垦区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农业机械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化肥投入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从短期看,垦区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农业机械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化肥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表明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的效果存在时滞性,机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潜力较大,农用化肥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虽然比较显著,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垦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琨 《南方农村》2012,28(2):14-19
本文运用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9年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依然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已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气候以及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因素也对农业产出有重要影响。最后,就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各地区把握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方法]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现代化评价的4个维度、13个指标,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部分省域2008~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最后结合空间计量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分布的空间格局,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基础建设、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藏、新疆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交接地带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显著正影响,不能盲目追求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等结论,并从区域政策支持、农业示范中心城市的设立、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