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虽然可燃冰中存在的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比石油和煤炭都高,如果要大量开采可燃冰,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将其从埋藏处输送至地表所需的能源消耗量,远高于其自身所含能源量。因为可燃冰光依靠发掘不能实现自喷,而且埋藏在深海域,所以将其开采运输所需要的工程量十分巨大,自然也就带来相应的成本消费和能源消费。可燃冰虽然号称绿色环保型资源,但是它的开采过程却可能面临破坏环境的危险。如果发掘方法不当,就可能导致可燃冰大量气化,扩散至大气中,加速地球的气候变暖。由于开采可燃冰,需要将大量的采掘机械装载在海底,无疑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新华网)  相似文献   

2.
虽然可燃冰中存在的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比石油和煤炭部高,如果要大量开采可燃冰,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祁连山冻土带钻获‘可燃冰’”传来的消息,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王新玲 《中国报道》2009,(11):86-86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是一种未来有可能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2.1亿亿立方米,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总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可燃冰的发现为缓解我国日趋紧张的能源需求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但在开发利用中也蕴含着一系列环境风险。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可燃冰的开发利用由于缺乏上位法的指引和完善的制度,现有的环境风险防范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其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应当转变立法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中去,完善我国现有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可燃冰开发利用中风险防范的规定。在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环境标准制度的同时,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运用到可燃冰的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要开发可燃冰,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说服投资者的契机,或一个成功的案例。2013年12月20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宣布,中国已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成果只能说明可  相似文献   

7.
南海可燃冰的发现,激发了无数遐思。但由于其开采难度巨大,成本昂贵,目前并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条件。6月5日,国土资源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获得了高纯度可燃冰实物样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人类所能开发和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探寻新能源并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可燃冰作为一种能够替代石油与煤炭的新型清洁能源,在后石油时代将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可燃冰的发现、可开发性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长安 《西部论丛》2009,(11):64-66
新型能源是21世纪各国竞争和争夺的焦点领域。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国际能源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发现和利用新型能源无疑是世界各国的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传统能源相对匮乏且对外依赖较为严重的国度,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新型能源的渴求尤为急迫。令人兴奋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发现了储量至少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是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勘探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裂隙探测,助力石油勘探 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一种,是天然气和水的混合物.2017年5月18日,在距离祖国大陆300多公里的中国南海北部,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7天19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也宣告了可燃冰试采成功.在我国能源勘探开采事业上,有这样一位学者,他致力于勘探地球物理学,将其应用在油气资源勘探上,他就是地球物理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方鑫定.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日趋减少,可能在几十年内彻底耗尽,因而寻找替代能源势在必行。可燃冰具有储量大、热值高、燃烧产物污染少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开发的热点。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断深入研究,它将成为重要的新型能源,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陆地资源愈发紧张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可燃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国内科技     
《中国科技产业》2006,(7):57-58
中国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我国首套可燃冰保真取样器问世,我国专家攻克胸外科领域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制造出纳米级发电机,香港大学研究人员破解病毒致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科技前沿     
《中国经济快讯》2007,(22):10-10
中国南海成功钻获“可燃冰”;美国计划进行人类“冬眠”实验;中国3G手机有望年底放号 第四季度产品上市;日本发明尿液查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气体能源主要包括一次能源的常规天然气;非常规的煤层气、可燃冰、页岩气、非生物成因气等;以及经加工转换得到的沼气、煤制天然气、液化气、人工煤气和氢气等。  相似文献   

17.
夏秋之交,记者采访了位于广州闹市区的国土资源部广州改样地质调查局金庆焕院士。金院士今年70有一,一生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适逢珠三角最近发生所谓“油荒”,对国内能源问题极为关注。他打开笔记本,上面收集了一系列关于国家能源政策、中央领导的讲话以及各种数据。他说,最近的油荒并不是缺油造成的,但是,这确实说明着一定的问题。我这儿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中国用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8%的石油、45%的水泥,生产出来的GDP只占全世界的4%。这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式经济,是一种恶性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世界神秘而令人神往。人类探知的海洋中除了拥有宝贵的水资源,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煤、铁等固体矿产,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热液矿藏,可燃冰等宝贵能源。而今,神秘的海洋深处开始成为世界各国海洋研究学者为之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双重压力呼唤新能源加速发展所谓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能源。它的突出特点是清洁、环保、可再生及有利于生态循环。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受控热核聚变能和可燃冰。作为人类社会主要能量来源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经过数百年的过度开采和巨大消耗,已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20.
夏秋之交,记者采访了位于广州闹市区的国土资源部广州改样地质调查局金庆焕院士.金院士今年70有一,一生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适逢珠三角最近发生所谓“油荒“,对国内能源问题极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