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港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在各地相继展开,各个城市机场临空经济区相继制定发展建设规划时,面临着同样两个关键问题,产业的选择与空间的布局。通过分析临空产业的特征、讨论空港经济区可能存在的产业类型,提出产业选择的普适途径;通过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和发展阶段,讨论分析方法,总结因地制宜的规划要点,为今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航空经济在机场周边的空间投影,临空经济是航空经济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其发展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性的判断通过效率评价进行研究,多基于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的。本文在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临空经济区进行系统结构分析,得出了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即包括机场因素、腹地资源因素、结构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临空经济区作为样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有效,并根据评价结果为我国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空港前程     
麦宇旻 《商周刊》2013,(8):38-40
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打造“空港经济区”的城市有美国孟菲斯、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法兰克福、韩国仁川、中国香港和上海。如何围绕机场打造相关产业?如何依托机场发展各种临空产业?这些问题一下子摆在了胶州市政府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航运业务萎缩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谦 《发展研究》2002,(9):41-42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从1997年6月开航以来,年旅客吞吐量一直在210万人次左右徘徊。1999年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还不及1996年义序机场的水平,机场可行性报告中预计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根本没有出现过。在1997年和1999年旅客吞吐量还出现负增长,高出60%的航线旅客流量从1997年开始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吞吐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经验看,全球经济控制中心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依托于大型枢纽机场。从世界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伦敦、东京、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都是从依托海港“大进大出”,发展到依靠机场“快进快出”,在航运和贸易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上升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本文分析北京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对胶州临空经济的定位、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拥有16个旅客年吞吐量过千万的机场。2011年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3亿人次,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7亿人次,2030年将再翻一番,达到15亿人次。中国市场规模已经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7.
2011年,浙江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2.4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省。同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我省开展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并作为我国通用航空机场布局规划试点省。2012年,省政府在“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三大建设的基础上,新增“大航空”、“大水运”建设,形成现代交通五大建设。  相似文献   

8.
湖南现已有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常德桃花机场等三个民航机场投入运营,2000年旅客运输吞吐量已达260余万人次。但机场由民航部门独家管理、政企不分的体制,制约了我省民航机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临空经济是依托机场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在整个临空经济区的打造当中,四川双流县因其拥有双流国际机场而蓬勃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纵观国际、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双流临空经济区还远远不足。临空服务业发展的滞后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临空经济区的提升,因此,打造高品质的临空服务业是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概括临空经济区发展研究的现状,选取反映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项各类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力图解释该区域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量因子、产业增长因子和建设增长因子对区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该区域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大框架下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机场非航空性资源价值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间作用效应,构建了与机场非航空性资源价值开发密切相关的6个因素的冲量过程模型,并开展了仿真模拟与不利因素控制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加会对非航资源开发面积、旅客自愿停留时间、非航资源收入、非航资源业态组合产生有利的正向影响,对旅客旅行体验最初产生不利的负向影响,随后产生有利影响;在6个因素中,旅客吞吐量增加对非航资源收入产生的有利影响最大;旅客吞吐量增加对旅客旅行体验起初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加以控制,但采取控制措施会导致机场非航资源价值开发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江南论坛》2015,(1):2
2014年,无锡航空口岸实现扩大开放,引进韩亚航空,开通了无锡=首尔国际客运航线,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机场。12月31日,航站楼二期改扩建工程通过民航行业验收,并投入试运行,机场硬件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的要求。2015年,老航站楼将改造成国际楼,保障国际(地区)航班,开通更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发挥国际快件中心功能。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已经从一个小型机场转变为国内重要中型干线机场,成为苏南地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来,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民航在体制改革、机场建设、优质服务、运输经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成就引人注目。广东的航空运输市场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一跃而成为全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大哥大”,旅客运输量、旅客吞吐量、货邮行量以及飞机起降架次和飞越次数均居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首位。1997年,民航广东旅客吞吐量19,926,472人次。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全面启动.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北京新机场最终落户大兴.2011年11月28日,北京市政府、空军、民航总局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好北京新机场项目,超前规划北京新机场临空产业,2015年前力争建成北京新机场一期主体工程,新增航空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年.大兴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配合开展新机场建设,以新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新航城."十二五"时期,新航城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国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拥有16个旅客年吞吐量过千万的机场。2011年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3亿人次,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7亿人次,2030年将再翻一番,达到15亿人次。中国市场规模已经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航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中国民航的年旅客运输量将从2010年的2.68亿人次增至4.5亿人次,年均增长11%。届时,相当于全国人口总量1/3的旅客会给中国民航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它也意味着艰巨的挑战。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和高度集中的国内航空流量对中国民航相对紧缺的航空运输资源和保障能力构成了巨大挑战。仅2011年一年,中国内地年旅客运输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就从2010年的15个升至21个。当北上广的四座机场依然为"流量控制"问题挠头不已的时候,不知又会有多少机场即将加入它们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快临空经济发展,是大珠三角经济区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大珠三角经济区加快临空经济发展需要明确A5机场群的发展定位,形成临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开展机场运营、综合交通、临空产业和区域开发方面的全面合作,并制定落实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3年6月,我国已提出58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但整体而言我国临空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临空经济的发展可追溯到1959年爱尔兰的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至今已有54年的发展历程。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做法对我国有一定启示,即基于全球视野,进行顶层设计;完善软硬环境,形成系统服务;优选临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航空都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际上许多大型机场都相继推出了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中国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的临空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本文介绍了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对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得出临空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素,最后分析得出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间航空客运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莉  张晓全 《经济地理》2007,27(4):658-660,671
城市间航空客运需求是航空公司航线网络布局时需要参考的重要信息。文章分析了影响城市间航空客运量的因素,建立了描述城市间航空客运量的半对数形式的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并使用我国2002年的352个城市对的横截面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距离、机场旅客吞吐量、人口密度、邮政电信业务总量、人均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以及城市性质和GDP相比,与城市对航空客流有着更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文中所建立的城市对客运量的回归模型可以作为航空公司进行航线需求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