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八届光州双年展体现了延斯·霍夫曼(JensHoffmann)在其所创办的杂志第二期的尾注中所提倡的展览策划的显著特性。霍夫曼强调了策展人争取其自身作为书写者的权力的重要性(《展览主义》杂志的核心价值),此次双年展的艺术总监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也确实这么做了,他从一系列大量的材料和资源中选取出那些非艺术图像、文化物品,以及那些我们狭义上称之为艺术的东西,甚或是过去的展览。吉奥尼为展览提供了一种紧随文本的经验。"万生相"(10000 LiveS也有译,"万人谱")——  相似文献   

2.
2011年末2012年初,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举办了生活在纽约的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回顾展:《所有的》(All)。古根汉姆在新闻通稿中称这次展览为该馆有史以来"最为大胆的"一个展览;纽约地铁里的宣传画上赫然是艺术家本人的蜡像如上吊自尽般悬挂在一个不锈钢架上——雕塑作品《我们的革命》(La Rivoluzione siamo noi,2000)。这似乎与艺术家本人声称这一展览是他的"最后致意"相吻合;今年只有51岁,备受美术馆和策展人青睐的卡特兰对媒体表示,在这次展览之后,他将逐渐进入退休状态;这个年纪在艺术界,尤其是艺术大腕当中还正当年。不知道是否如外界所传——卡特兰近年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已经江郎才尽,因而萌生退意。当然,鉴于卡特兰一贯对于媒体的戏弄态度,人们也很难搞清楚这一次他是玩笑还是认真。纽约艺术批评界对这次展览的评价也趋于两极。  相似文献   

3.
如同双年展共同策展人林宏璋常常说到的到处都是好展览,并不缺好展览,可是有意思的展览却越来越少!尽管国际双年展的展览质量与诉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质疑,但布置出煞有其事的好展览,确实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技巧与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1日,《来自高世强的故事三则》在马德里的玛吉画廊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高世强的三部作品《十八相送》、《晕氧》和《革命》,展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刊特别邀请了西班牙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国际项目负责人思朋针对此次展览对艺术家进行了访问,访问由蔡珂担任现场翻译。  相似文献   

5.
山远:亘古的沉重,距离的限制与角度。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是物色·绵延:2011成都双年展三大主题展之一,由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吕澎策划,他借用了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夏圭的画作《溪山清远》之画名作为展览的主题,试图通过展览思考并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意识的现时性、中国当代艺术解读中的潜在认同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中新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6.
首尔     
曝露神话——电子技术The EXPosition of Mythology-ELectronic Technology展出地点:韩国白南准当代艺术中心(The Nam June Paik Art Center)展期:2009年6月12日至2009年10月4日策展人:Lee Young Chul该展览主要探讨关于技术,神话,以及宗教的观念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展览名字源于白南准1963年的名为《音乐电子电视的曝露》中的观点,在1963年的展览中白南准呈现了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观点,特别是他在探索及实践作为东西方哲学之间桥梁方面的成果,也首次展示了他在电视方面的实验,这些为人们如何理解技术,神话以及宗教提供了更多的,更富人类  相似文献   

7.
本期推荐的是丹麦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西蒙·谢赫2007年在维尔纽斯的"想象"工作坊举办讲座的讲稿,题为"展览作为媒介"。其中对西方机构历史中有关"代表机构"和"陈述模式"等概念作了简要重述,面对其所在政治语境里布尔乔亚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横行,他提出:"如果展览的历史角色曾经是教育、赋权和代表某一社会团体、阶层或等级,那么今天的被代表者是谁?"  相似文献   

8.
展览制作的传统追溯历史,展览制作常与教化战略和启蒙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是一种矛盾论或辩证法,而是十九世纪欧洲所称为新生的布尔乔亚主体产生原因的一种同步的动力。展览制作标明的不仅仅是知识、权力和观众的展示和分野,同时也标志了公众的产生。通过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藏品,在沙龙中举办各种展览,一个特殊的公众由此想象并派生出来。我们现如今所称的策展,实质上就是把展览和公众组织在一起,无论对其主体还是客体都产生结构性的影响。按照一些特定的策展技巧,对独特的物品以及艺术品进行收藏和展示不仅代表了特定的殖民和民族史实,尤其关键的是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和理念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讨论内容:国际一流策展人讨论他们在当代艺术的生产和分配中的角色扮演。丹尼尔·毕尔包曼: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关于国际策展人角色的讨论。策展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呢?组织大大小小展览的策展人究竟是什么角色呢?近年来策展人已经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点是事实吗?策展  相似文献   

10.
这次转译媒体俱乐部的展览以《关于化学你需要知道的一切》(Alles,was Sie(u|¨)berChemie wissen m(u|¨)ssen)为题,它其实来自一家知名的科技出版社制作的空白笔记本,本子只印行一版,封面上就印着这句话。真是个有趣又冒失的开端。就算我爱死了新媒体艺术节上的各种展览,其中大多数的策展思路还是让我觉得像某种事后聪明。但是《关于化学你需要知道的一切》绝对不在其列。策展人HichamKhalidi和Suzanne Wallinga给转译媒体俱乐部带来了一份机智又精美的厚礼,我除了赞叹还能说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结语     
从以上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三年展本身的理解和展览概念最后的形成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因果关系。基本上都是随着出资人趣味,由他去找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有兴趣来做这个事的策展人。目的也是相对多元,且自身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第一届的  相似文献   

12.
梁爽 《致富之友》2011,(8):106-108
山远:亘古的沉重,距离的限制与角度。"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是"物色·绵延:2011成都双年展"三大主题展之一,由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吕澎策划,他借用了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夏圭的画作《溪山清远》之画名作为展览的主题,试图通过展览思考并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意识的现时性、中国当代艺术解读中的潜在认同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中新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去参加第53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开幕式之前的几天,我受邀出席了在意大利北部城市Bergamo的当代美术馆GAMeC举行的国际年轻策展人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国际策展人的终结?"围绕着像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全球达几十个之多的国际性展览的策展策略和模式进行反思和讨论。讨论之中也不免提到了威尼斯双年展这个一直以一个策展人为主导选择艺术家的大  相似文献   

14.
上海     
黑板BLACKBOARD展期:5月23日至6月30日展出地点:上海香格纳画廊H空间(ShanghART Gallery H Space)"这块黑板触及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展览的边界?什么是策展人的边界?以及什么是艺术品?",这是徐震的黑板作品、在作品中,艺术家本人化身为幕后策展人,黑板的材料变成抽象的展览场地,出租给艺术家陆平原、高铭研、卢佳炜、唐狄鑫、张乐华、郁天柱。作品以恢谐幽默的形式提出了时下流行的展览及策展人问题,并为看似沉闷的黑板展览画上点睛之笔!纵观整个《黑板》的展览,除了直接在黑板上画画,参展作品大致可分为平面的、立体的、材料学的、新媒体的、文字的、观念的、保持个人风格的  相似文献   

15.
《致富之友》2011,(10):86
展期:2011年9月6日-10月9日地点:上海艾可画廊(AIKE-DELLARCO,Shanghai)艺术家:王思顺策展人:翁志娟新兴艺术家王思顺最近在上海举办了他的个人作品展,展览中涉及到的"身体"话题来自于艺术家对于身体与自我的思考,题目"错误的身体"带有宗教原罪的错误色彩,王思顺将"身体"作为创作的媒介与语言来运用,使用既分离且  相似文献   

16.
卢迎华这一期的两篇对2010年光州双年展的展评从不同的角度重提策展人意志与艺术家意志之间在一个展览中可能的博弈关系。它永远不是简单的其中一个服从于另一个的状态,而是在一个平台上的相互对话和相互塑造。卢迎华的文章从策展人的意志,以及此意志如何通过艺术家的工作传达出来的角度来观看光州双年展,而克里斯蒂·朗格(Christy Lange)的评论则把侧重点放在了艺术家的创作如何在策展人搭建的框架中说话,并最终塑造在展览的意义和形态之上。  相似文献   

17.
8月25日,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社会图像展览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是由著名策展人巫鸿、冯博一策划的张小涛和李一凡的双个展。展览包含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占据伊比利亚近4000平米的展厅。  相似文献   

18.
西摩 《致富之友》2010,(10):76-76
"策展人"这个角色引入到中国,更多的情形恐怕只能算是一种误读。各种充斥了大量专业术语让普通人深坠到云里雾里的展览,其实不过是策展人陡然念起的主题,连带上一帮弟兄们搞出的一场联谊活动。这种现状就像国人善于玩味的"关系"一样自然,纵然有所怀疑,大多数人却也乐此不疲。一个群展是否需要有一个视角来切入?展览本身的呈现方式是否重要?这似乎早已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正>展期:201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地点:深圳美术馆策展人:俞可展览展出了15位以不同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的作品——油画、装置、雕塑、影像以及观念摄影等。这些作品的集结呈现,用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俞可的话说,是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逐步游离于西方的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20.
8月19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美国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办的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大型个人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托马斯·克伦斯和亚洲艺术资深策展人亚历山德拉·孟璐共同策划,为相约北京——2008奥运文化活动之一。展览是其二十多年艺术创作生涯的全面回顾,也是其作品在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展示。展览还将于2009年春继续巡回至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