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现有大中小城市2000多个。这些城市无论大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社会秩序井然,居民和游人不必为安全担心。这固然与苏联有一支庞大的公检法专业队伍有关,也是与苏联坚持让广大群众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密不可分的。本文着重介绍苏联关于社会团体实行人民自治的理论和工会、共青团、妇女委员会在维护城市社会治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城市流动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流描述了城市的基本活动,反映城市的对外服务职能,而城市流强度则是定量描述城市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我国15个主要城市群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分析,从城市流视角探讨我国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增长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高城市流强度中心,是城市群外向服务能力和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群,且国内较高城市流强度的城市群基本都分布于沿海和沿江的经济地带内;此外,城市群外部贡献率的高低也是城市群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合作城市营销是关于协调城市群与单个城市在城市营销中树立共同愿景,确立互补定位,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有效协调的基础上保持合作,使城市群和单个城市的城市营销目标最大化、实现双赢的一种战略与若法。其任务是在合作机制上创新,建立思路清晰、利益共享、沟通高效、决策迅速的城市群营销合作机制,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和有效营销。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城市网络外部性是挖掘城市群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网络外部性的理论构建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的实证方法,利用2003—2019年中国12个城市群1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网络外部性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城市群外的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的劳动力和技术产生更强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且城市群内部的高铁可达性可以强化劳动力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关联度可以强化技术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根据本文结论,加强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完善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内城市间产业关联,是中国城市群未来实现城市经济协同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的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研究及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的3D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评价城市群经济空间的3D框架指标体系,运用多个关键指标反映城市群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的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6个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共有3D城市群3个,2D城市群3个,1D城市群2个,0D城市群8个.城市群呈现金字塔等级结构,但1D城市群需要0D城市群发展补充.评价结果符合城市群发展趋势,同时为城市群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经济空间3D理论框架可以继续完善并扩展到城市维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中心性的中国五大城市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选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中游和成渝五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群中的城市中心性指数发现城市群中各城市在职能上呈现等级分布;每个城市群都拥有核心城市作为支柱带动城市群发展,核心城市具有显著的服务业中心性指数,制造业中心性突出的城市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处于城市群发展完善阶段,拥有多个核心城市联动发展;京津冀和成渝处于城市群的发展不均衡阶段,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分化明显;长中游仍处于城市群初级阶段,城市的中心性指数低,城市间联系强度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流的浙中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其政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浙中城市群的时间演化和空间特征着手,依据城市流强度和倾向度两个指标,分析了浙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城市流结构及其内在功能联系,并对浙中城市群八个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建议.最后,针对浙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政策响应,即加强浙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促进"聚合主轴线"的形成和提升浙中城市群的外向度.  相似文献   

8.
一、中心城市大旅游圈概述 1962年,法国学者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由多个中心城市或大城市圈集合而成的一个关联密度高的城市空间,其实质是由集中化走向一体化,谋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融.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城市群于2017年由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在原有的北部湾经济区的"4+2"格局基础上,新增加了广东省和海南省的部分地区。文章通过范围内城市的首位度指数、区位商、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进行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空间结构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到,北部湾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部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发展现象,但是前几年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凭借国家的规划部署、自身区位等优势,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0.
为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物流发展现状,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物流需求和物流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同时收集长江中游城市群2017-2021的相关数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测度,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1个城市划分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和次要节点城市四个层级。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中城市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陕西省关中地区自1978年到2002年间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本文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如何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15,(Z1):69
企业档案“中海地产”是中国海外集团房地产业务的品牌统称。中国海外1979年成立于香港,并于199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首开中资企业以香港本地业务资产直接上市之先河。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中海地产业务遍布港澳及内地近50个经济活跃城市,为逾百万客户提供了数十万套中高端精品物业。上榜理由:无论是城市化、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下,还是近年聚焦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中,中海地产总能以高品质的绿色住宅及商业精品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及城市群的生态,并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及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力,堪称行业典范。  相似文献   

15.
方颖 《企业经济》2022,(1):153-160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中国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同群效应,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内部存在着正向的同群效应;较大规模城市对较小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同群效应;较小规模城市对较大规模城市有正向的同群效应;相同规模城市之间也有正向的同群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不同规模的城市进行科学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居民年龄、收入和家庭结构变化,住房需求在不同生命时期有明显差异。年轻时期租赁需求一般占主导,中老年时期则以自有住房和改善置换为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中后期阶段,人口持续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型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集聚,且以租赁需求旺盛的年轻人为主。在大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若大规模新建租赁住房将挤压商品房供给,房价被进一步推高,居民进入购房年龄后被迫迁出。当城市难以独立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时,应上升到都市圈、城市群视角规划住房体系,发挥更大空间范围的供需调节机制作用,用居民需求变化实现“错峰”,通过“年轻人在产业聚集地租房,中年人到配套完善地购房,老年人去生活宜居地改善”的方式,优化住房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部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发育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级公路是城市群城际联系的快速通道,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2个入网城市的最短路径矩阵为基础,选取通达指数、伸展指数、趋中指数等指标,对辽中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辽中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区(沈阳周围),较低的城市分布在外围地区;趋中指数排序与通达指数排序相吻合;作为城市群重要门户城市———营口的通达性丞待提高,城市群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结构的基础上,要强化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以及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联系,并加强川渝合作,促进空间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尺度重组是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认知维度,城市与区域通过尺度重组实现地域空间形态的重构和社会空间治理的重构。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发现中国城市群空间重构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城市群地域空间重构逐渐形成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二是城市群社会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区治理、区域融合治理到区域一体化治理的重构过程。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服务于城市群一体化治理目标,强调城市群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将成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发展形态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联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大规模工业化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消除地区间经济社会不平衡以及加强落后地区开发建设的方式,迅速地推动了苏联城市化。七十年来,城市人口共增加了一亿五千万人,城市人口比重增加48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同期速度,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苏联城市人口比重目前已达到66%,有些地区的变化远远超过了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平均水平的41.3%,而接近了发达国家的70.5%。目前苏联城市已发展到2170座,3864座工人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