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之上,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带动发展、发展开放型经济几个方面入手,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不仅仅体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或人均GDP增长,更重要的在于经济系统的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结构(包括竞争格局)的调整,即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提高。经济发展贯穿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竞争是动力、源泉。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减少对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的依赖,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组合是生产力,提高企业、产业、国家的组合能力,实施正确的创新-竞争战略、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中国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从加速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教育投入、深化国企改革和抑制收入差距等方面论述实现转变的途径。同时还对加速转变应该注意克服问题作以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常态下,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质量提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992~2014年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水平呈平缓下降趋势,表明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发展质量未同步提升。在未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路径,提升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应给予改善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热力学系统与经济系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经济系统内部过度的平衡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停滞;不平衡可能使社会发展效率显著提高,但是过度的不平衡也会带来经济的不稳定,最终导致效率的降低。既然经济系统中客观存在"不平衡",那么使之保持适度差距,一定程度上就不仅可以使经济活动的效率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且可以使经济保持相对长期稳定的发展局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这就是熵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史文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49-250
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运行的现状入手,深度分析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揭示市场经济产业释放的惯性以及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运行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平衡、经济发展惯性、发展惯性预警、预警反馈自控、提高经济质量等观点,警惕经济危机,确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海凤 《时代经贸》2020,(24):22-23
目前农村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发展仍然缓慢,形成了农民需求和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所以探究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推动经济进步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通过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究引起大家对经济问题的重视,并不断地结合农村实际做出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 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业已成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总量、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对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 并采用熵值法测算了1999—2016 年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 结果表明, 以往时期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在逐步上升的同时存在着发展不稳定、 不充分、 不协调、 不平衡等异质性问题。 另外, 运用熵值法与均等赋权法分别对 “十三五” 时期与 “十四五”时期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发现, 新时代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在呈现出向好趋势的同时, 尽管省际异质性仍将存在, 但体现统筹发展的均等赋权方式将利于差异的有效缓解。 为此, 在新时代背景下, 应将控制经济总量相对增速作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切实改变地方官员考核机制的基础上, 实现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扬 《经济纵横》2019,(5):87-93
从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两个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却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可促进经济增长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各分项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充分发挥民生性财政支出在"保增长"和"惠民生"方面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考察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探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外溢效应,结论如下: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不高,时序变化整体呈现小幅震荡态势,区域异质性显著;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规制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以邻为壑”并“以邻为伴”的现象;环境规制显著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政府过多干预并未有效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素质提高均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人均水资源总量和绿地覆盖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经济发展稳定性、绿色发展水平、福利改善程度和收入分配公平性六方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促进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分项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程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不过,环境规制显著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且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稳定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综合经济增长质量,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综合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琼 《当代经济》2016,(14):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空港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之一.空港经济不仅对城市发展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城市合理开发景观资源、调整机制关系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空港经济发展过程中,理论界与实践界并没有对其发展思路及类型有系统的梳理,导致空港经济的发展定位不清晰.本文首先对空港经济重要性作了简单介绍,进而对空港经济的类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城市空港经济的路径选择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空港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中国的奇迹"。但与此同时,由于多年的粗放扩张,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显突出。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必须转型,从追求数量、粗放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这是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转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适当放缓经济增速,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力图做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这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必须摆脱传统数量型增长的路径依赖,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包括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政策逻辑五个维度。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需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发展目标的价值判断体系,形成现实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结合的价值判断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而最优路径选择应是符合价值逻辑要求的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系统之间质量的耦合与互动。最优路径选择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又具体表现为微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宏观质量三位一体的实践逻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创新驱动政策、结构协调政策和质量变革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方式分为以数量型和质量型经济发展方式。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在开始之初就选择较高级的发展方式,即经济发展方式有其适用性。不同经济社会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向更高形式转变的规律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上需要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格适应。就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选择而言,任何一个社会实际所处的社会经济历史阶段在根本上制约着其对发展方式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并一同发展。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对湖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等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湖南省高职教育的速度和专业结构等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些不协调。最后,从政府层、院校层及企业层提出了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睿 《铜陵学院学报》2009,8(6):128-128,F0003
一、我省县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近年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并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亮点。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县域经济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仍存在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优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不论是发展的总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