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华  李元旭 《生产力研究》2014,(10):100-101
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一种长期而集成化的企业关系,其中存在的非产权性特征、非正式契约已经无法有效地通过正式的产权契约解释,而关系契约有其独到的治理优势。文章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中的关系契约治理特征进行剖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策略,为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集群中企业的纵向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鳌 《经济经纬》2007,4(2):98-101,113
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集群内企业不断纵向分解的过程.其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产业的本地化.产业的本地化对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都将产生影响.笔者还发展了一个几何模型,并用其说明集群内企业的均衡纵向规模的决定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集群内企业不断纵向分解的过程。其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产业的本地化。本文分析了产业的本地化对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发展了一个几何模型,并用其锐明集群内企业的均衡纵向规模的决定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态工业园企业合作非正式契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是生态工业园顺利成长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这种合作关系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将长期契约用来代替纵向一体化经营,同时将长期契约分为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由于正式契约的非完备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它的实施成本,因此,非正式契约在规范园区企业行为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文对防止园区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非正式契约进行了博弈分析.着重用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理论阐释非正式契约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对如何规范园区企业间合作关系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有助于生态工业园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入手,本文通过揭示产业集聚降低区域企业交易费用,指出发生在产业关联企业间而不是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组织发展的基本动力。大量的产业关联企业在区域内聚集发展,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内生交易费用,而且能够降低外生交易费用,使人们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深化沿着大量地理接近的企业间而不是数量有限的企业内进行,从而为产业集群发展给出了一个具有新制度经济学含义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付佳敏 《当代经济》2017,(36):51-53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增速迅猛,在吸纳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以及长远来看带来综合的社会效益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得其也被成为“朝阳产业”.而集群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使得其能够发挥创新精神,企业间开展竞争性合作,提升整体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本文以恩施州为例,分析其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集群发展的路径,从节点化培育、地域化集聚、专业化分工到社会化协作,形成一条清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风险与其组织特性相联系,由于集群企业的共生关系,企业间存在“连坐”风险、网络风险及市场替代风险。此外,中国产业集群存在着三种特殊风险:要素导向风险、国际分工中的锁定风险、行政干预风险。各种风险相互联系和强化。要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扬州市宝应荷藕产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近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注意把握发挥特色优势、做强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创立名优品牌和强化资源整合等五要素;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近阶段纵向合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中介机构、市场)+农户”为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合作社)+农户”则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新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运行在于建立尊重市场作用柔性适应机制,利用柔性契约、分成契约等形式可以有效增强契约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金融产业集群是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发展需要建立集群成员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笔者在分析金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类型基础上,借助生态共生理论,分析了金融产业集群的三种关系结构:竞争关系、合作互利关系(横向合作互利、纵向合作互利关系)和产业捕食关系,并建立了微分方程,提出了实现集群成员和谐共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荣帅  李庆满  李乃文   《技术经济》2017,36(8):24-30
考察了产业集群企业间的研发竞争和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采纳潜在主导设计的影响。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集群企业间的研发竞争有利于主导设计的形成;集群企业间的知识溢出对主导设计的形成也有正向影响;企业间的研发竞争正向调节知识溢出与主导设计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内部竞争与集群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获得比较竞争优势的极有价值的途径之一。集群内企业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和竞争,对于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盲目竞争、竞争过度都会使集群效率下降,从而妨害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合作竞争"理念,使合作博弈得以在集群内形成并强化,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实现集群发展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分工深化促使产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惠宁 《经济学家》2006,(1):108-114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的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产业集群成长具有解释力。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增加报酬递增,就越来越多地集聚在一个地区,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以其企业规模、降低成本、协作创新的功能,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分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跨国公司垂直关系的管理实践中,决定采取垂直一体化方式,还是依靠一般市场交易,或是在每个上下游分离环节签订垂直约束契约,是跨国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垂直关系形式尤其是垂直约束形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反映在跨国管理成本、跨国交易成本、母国和东道国生产要素成本等方面,跨国公司可以根据具体的垂直约束形式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性而有所侧重.跨国公司在垂直关系选择决策中需要克服"一体化最优"的偏见,充分运用垂直约束形式,在获得垂直一体化所具有的利益的同时,获取垂直国际分工的利益,并且合理地借助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降低国际经营成本,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浙江省省以下政府间纵向分权的案例为背景,利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契约性质.知识在政府间的分布、政策领域的复杂性、政府之间的依赖性和契约的实施机制是影响政府间契约类型选择的关键因素.浙江经济本身的特点--块状经济和民营化,促进了分权化契约的达成和扩散,提高了政府间的分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控制类型-竞合关系-知识创造”理论框架,旨在揭示各控制类型对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影响以及企业间竞合对知识创造的作用。基于214家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①结果控制和社会控制均对竞合企业间合作与竞争两方面关系产生正向影响,而过程控制仅对竞合企业间合作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对竞合企业间竞争关系的负向作用不显著;②结果控制对竞合企业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程度更深,社会控制对竞合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正向影响差异不显著;③竞合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均对知识创造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性交易过程发现,当集群内形成第三方激励组织对企业间不合作行为惩罚大到永誓不会交易,甚至会被赶出集群时,就能激励集群内企业间合作从两企业向多企业合作发展。分析温州产业集群内商会组织发现,该组织能有效地监督集群内交易企业潜在的不诚实行为,为交易方提供一个合作激励机制,激励集群内多企业间的交易从欺骗均衡转到合作均衡,提升了集群的绩效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集群创新主要是集群企业的共生创新。本文从集群的共生本质谈起,深入分析了影响企业共生体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集群企业共生创新的路径:以企业共生体的深入分工积累创新知识源;以多重共生介质实现共生企业间充分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合作;以支配共生介质使企业共生创新走上快速创新轨道。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众多产业集群的"低端锁定"等现实困境,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与升级的当务之急,而加强产业集群网络学习及其学习效果则是形成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行为是心理感知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仅仅从基于集群内企业经济交易关系所形成的集群物理网络结构或者是企业互动学习行为等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学习效果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地剖析隐藏于集群内企业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感知,即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由此,文章以对集群企业间存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释与因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集群企业心理契约、信任以及网络学习效果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数据收集以及对概念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从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的视角对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学习效果的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青  王琛  阎海燕 《经济论坛》2007,(13):89-91
企业间供需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供应链存在的必然性,尽管不同企业间所形成的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却维系着中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都特别重视与其他企业间的合作,作为不同的利益个体,他们借助于彼此之间的契约与合作伙伴关系维护着供应链完整,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合作关系的实质是企业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