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供给推动所致,且以经济"滞胀"为显著特点。因此,决策者应通过扩大产出来抑制供给型通货膨胀,避免使经济由"滞胀"转向"衰退"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该文首先结合各经济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所持观点的前提条件和假说基础,综述菲利普斯曲线在理论界的修正和发展过程,并对我国学者所持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归纳;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运用整体分析和分时段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研究,分析解释曲线的走向特点、探寻曲线发生变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一国为降低失业率,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主要经济体纷纷进行货币干预,我国的通胀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使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媒体报道对通胀预期的影响以及预期对现实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文章根据发行量排名、影响力和覆盖范围选取媒体库并计算相关媒体报道的量化指标,通过调查数据获得现实中公众对未来的通胀预期,进而检验媒体报道是否对公众预期通胀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还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用以考察通胀预期对现实通胀率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媒体舆论显著驱动公众预期,媒体舆论对公众预期变化的解释程度接近30%;单份报刊每增加1篇关于物价上涨的相关报道,公众预期通胀率会上升0.1%~0.2%;同时,公众预期又对现实通胀率具有显著驱动效应,公众预期通胀率每上升1%,现实通胀率上升0.3%~0.7%。因此,我国存在着从媒体报道到公众预期再到现实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实际GDP增长率并按照从波谷到波谷的经济周期划分原理,对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进行了阶段性划分。研究表明,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符合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形态特征,但今后政府能否继续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及就业之间进行适当平衡,还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关系。此外研究还表明,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也在实际发挥作用,政府应给以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8.
基于预期以及产出缺口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得出主要结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一些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差别,不是很明显;产出缺口在统计上显著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相当困难的2010年,2011年中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愈发复杂。国际经济形势、刺激政策推出、出口回暖、通胀预期、汇率与利率、资产泡沫、高房价、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城市化进程等等,诸多触动中国经济敏感神经的因素和问题集合在一起,使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的突出问题,虽然中国的就业问题与西方的就业问题在许多方面有着重大差异,但不能否认二者的相似性。事实证明,西方曾经采取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对扩大就业、发展经济是卓有成效的,我国应该充分借鉴西方就政策的长处,在中国目前的背景下,菲利普斯曲线具备存在条件,并为我国正在实施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菲利普斯曲线自提出以来多次出现重大的发展和变化。文章在综述近五十年来菲利普斯曲线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释其演变的基本逻辑及其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志红  汪雷 《技术经济》2007,26(12):83-86
1998年至今我国经济呈现出GDP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不稳定因素,一是物价持续上涨,二是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宏观经济呈现出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的特点。本文在运用GDP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相关指标来论证、描述和解析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现象的基础上,主要对近几年我国政府在应对菲利普斯曲线失灵时所采取的相关反失业财政政策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政府今后如何继续完善和实施治理失业的财政政策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陈彦斌 《经济研究》2008,43(12):50-64
本文提出了包含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四种因素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该模型推广了Gordon(1996)的三角模型和Gaíland Gertler(1999)的混合模型等经典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具有理论上的完整性。本文使用中国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其中采用了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比GMM估计更具有稳健性。在通胀的四个决定因素中,通胀预期对当前通胀的影响最显著,通胀惯性次之,需求拉动排第三,而成本推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周期性联合运动,本文在变交点直角坐标系下分析了两者的联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经济周期中存在着相似的周期运动环,各周期环的逆时针运动方向反映了经济增长领先于通货膨胀,各周期运动环的形状和大小:扁平型、丰满型、瘦长型、娇小型,体现了各周期自身的特点,其变化顺序既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也反映了我国宏观调控艺术的日臻成熟。本文同时解读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从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各个层次的指数来看,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党和政府对价格上涨问题非常重视,及时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必要的行政措施.本文通过对"产出一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证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存在部分变形,但基本符合曲线特点.我们可以应用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为了实现低通胀下的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是从需求面出发,要十分注重控制经济增长的峰位,防止连续而过度地"越线",即由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所决定的适度增长线.另一方面是从供给面出发,提高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能源、交通运输、主要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促进科技进步,不单纯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讲求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讲求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真实余额(mp)、实际产出(y)、通货膨胀(△p)和利率(r)四个变量的协整检验表明系统中存在两个协整关系,通过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二者分别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最后,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两种估计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随机性协整设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宏观经济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工具:菲利普斯曲线曲线,既定量又定性的分析了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内在关系。我们摒弃了单纯讨论通胀和失业谁更重要这样一个片面的论题,而去尝试发掘两者的内在关系,期望能做到统筹兼顾地、全面地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本文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回顾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模型I,对中国的实证数据进行了实证的研究,发现在长期中公众对于前向和后向参照具有均等分配的参考,而在短期中公众对于当前政策较为敏感。第二部分:我们从定性的角度构建了模型II,将短期的三种菲利普斯曲线结合,构造了描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环形菲利普斯曲线,并且以此对我国数据做了检验和预测,发现短期基本与中国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1978-2008年31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考察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和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及稳健性。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意义上都是成立的,且都是稳健的。政策含义是,政策制定需高度重视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前瞻性预期。  相似文献   

20.
菲利普斯曲线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为解决人们对该曲线知识的进一步探求,本文将结合菲利普斯曲线的相关知识,研究该统计曲线的多模态性质,构建菲利普斯曲线多模态符号的分析方法,本文意在提升人们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解决社会科学问题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