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分区制附加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模型,构造物价一致合成指数作为通货膨胀变量,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方法分析通胀预期对通胀形成的差异化影响并研究通货膨胀状态的时变转换特征。结论认为,在适度通胀阶段,通胀预期最易于形成通货膨胀;在高通胀状态下,受到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惯性"的影响,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减弱;低通胀区制中的通胀预期往往难以自我加强,通货紧缩的循环不稳固。此外,MS TVTP模型中通货膨胀时变区制转换概率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推动通胀上升,需求和供给因素驱动通胀回落的时滞更长,并且需求和供给因素对通胀状态转换的作用由稳定向逐渐增强转变。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通胀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成为稳定物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本文提出了包含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四种因素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该模型推广了Gordon(1996)的三角模型和Gaíland Gertler(1999)的混合模型等经典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具有理论上的完整性。本文使用中国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其中采用了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比GMM估计更具有稳健性。在通胀的四个决定因素中,通胀预期对当前通胀的影响最显著,通胀惯性次之,需求拉动排第三,而成本推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苏梽芳  陈凡 《金融评论》2012,(2):54-61,125
本文拓展有限理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结合中国参数进行校准,然后利用校准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惯性特征及其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限理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与中国实际通货膨胀惯性类似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研究样本期间,中国通货膨胀惯性总体上呈现先上升而逐渐下降的驼峰型特征,而且与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些发现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滞后效应正在缩短,而为了进一步降低通胀惯性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引导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稳定是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4.
温涛  陈思 《当代经济科学》2012,(3):35-42,125
本文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混合式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预期因素、需求冲击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过程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无论是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对当期通货膨胀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作为需求冲击的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以及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都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从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地区差异上看,西部地区的通胀持续性最长,中部最短。  相似文献   

5.
张勇 《财经研究》2008,34(6):131-143
文章以1994年前后的价格冲击下人民银行将适应性政策转变为非适应性政策这一事件为背景,考察了公众对政策可信性的变动及其对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和菲利普斯曲线稳定性的影响。我们首先在理性预期假定下设定引入政策可信性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通过对"产出-物价"曲线的判断,SVAR模型中通胀冲击下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响应函数以及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递归最小二乘法检验,得出我国公众对政策的可信性增加,进而导致其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中的前向参照政策信息的成分增加,菲利普斯曲线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如果人民银行试图维持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和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就应该保证政策可信性具有稳定性,而且,从长期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角度来看,人民银行还应不断提高这一政策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一国为降低失业率,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主要经济体纷纷进行货币干预,我国的通胀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使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7.
过去十多年来,全球呈现低通胀的长期趋势,而描述通胀和产出短期折衷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主要工业国家也变得显著的平坦了。众多学者将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与加速。这其中,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模式的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劳动力的国际迁徙是几种最重要的全球化机制。全球化时代的一国通胀因此不再仅仅取决于国内产出缺口,全球产出缺口的影响力是越来越重要。最小化社会福利损失的最优货币政策因此对通货膨胀问题将给予更多关注,低通胀现象就此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时变国外产出缺口、进口价格通胀等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采用G18(世界主要经济体,20国集团中18个国家)1993-201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000年之前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2000年之后,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增强并变为显著正向.对新兴市场而言,进入21世纪其国内产出日益依赖国外负向产出缺口来消化,从而削弱了其内部经济过热拉动通胀的可能性;而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其国内产出与价格联动机制遭削弱,并且受益于低廉进口产品而享受了长期低通胀.这种新的通胀作用机制不仅要求各国央行在应对产出波动与治理通货膨胀时应更重视国际市场供需状况,同时也需各国政府更为精准地针对不同作用渠道、各国不同情况有侧重地应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引入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共存的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框架,通过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计量方法考察我国地区通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我们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发现,使用拟最大似然函数方法估计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明显优于用于估计动态面板模型的向前正交离差广义矩方法。分析发现,消费者物价指数和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空间传染性较强,GDP平减指数空间相关性较弱。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较好地拟合了我国通胀的运行机理,其中,在影响当期通胀水平上,通胀惯性明显占优于通胀预期,治理通胀必须承受必要代价。  相似文献   

10.
需求冲击、二元结构与中国转型期结构性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引入二元结构变量,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缺口理论,分析二元结构矛盾下需求冲击影响价格波动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形成的产出缺口是驱动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调整的重要力量;二元结构矛盾加剧了需求冲击的通胀压力。研究结论揭示了通货膨胀演进中呈现商品二元分化,地区差异等结构性特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实际GDP增长率并按照从波谷到波谷的经济周期划分原理,对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进行了阶段性划分。研究表明,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符合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形态特征,但今后政府能否继续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及就业之间进行适当平衡,还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关系。此外研究还表明,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也在实际发挥作用,政府应给以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全球通货膨胀率、国际能源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作为3F外部冲击的三个影响因素,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实证分析1981年至2011年的外部冲击因素与我国通胀率的长期关系,然后使用VAR模型对这些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冲击效果做进一步探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率是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能源价格与国际食品价格对于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且在中长期成为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胀预期与产出缺口则是中长期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抵御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管理我国对于本国及全球通胀的预期、构建相应的价格缓冲机制、实施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等均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也要防止经济过快增长,抑制由于投资需求带来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6,(9):17-28
本文立足于公众预期的有限理性,将三种适应性学习过程引入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构建刻画通货膨胀非均衡运行机制的动态模型。使用2001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实际数据估计参数的基础上,遴选出合意的学习模型。模拟分析发现:(1)在适应性学习预期下,通货膨胀运行呈现出非均衡特点;(2)降低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在通胀驱动机制中的影响力可以有效抑制均衡通胀,通胀惯性的影响力度大于通胀预期;(3)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度。本文认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应从两方面推进:(1)通过提高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2)长期内须引导经济收敛于一个合意的低水平均衡通胀。本文建议货币政策应结合制度建设长短配合共同抑制均衡通胀;同时预期管理要规避短视化倾向、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在长期则须提高国民的经济学受教育程度、增强公众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对真实余额(mp)、实际产出(y)、通货膨胀(△p)和利率(r)四个变量的协整检验表明系统中存在两个协整关系,通过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二者分别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最后,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两种估计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随机性协整设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预期以及产出缺口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得出主要结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一些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差别,不是很明显;产出缺口在统计上显著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明  谢家智 《当代经济科学》2012,(3):102-111,128
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包含本地区产出缺口、国内其他地区产出缺口和国外产出缺口的三缺口通货膨胀模型,实证分析产出缺口对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分东部和中西部考察区域差异。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外产出缺口显著影响我国地区通货膨胀。较之中西部地区更多受到国内产出缺口的影响,东部地区则更多受到国外产出缺口的冲击。而且,国内地区间的通货膨胀压力传导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更明显。另外,政府的反需求管理措施存在时滞,且政策调控主要降低了本地区产出缺口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7.
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衰落源于一个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通货膨胀无法与宏观经济实现顺周期的问题.人类最理想的宏观经济情形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那样:经济繁荣时有通胀无失业,经济萧条时有失业无通胀,但"滞涨"打破了这一局面,现实经济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偏离导致凯恩斯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以及凯恩斯学派的衰落.本文提出了内生性通胀...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与模型的动态演变与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昭  陈健 《经济评论》2007,145(3):61-67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关联起来的方程式,填补了凯恩斯理论中的通货膨胀缺口,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期方式的不同、价格调整的方法不同、货币经济等约束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产生了不同的模型形式,具体可以划分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后顾菲利普斯曲线和新菲利普斯曲线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又包含几种不同的曲线形式。这些形式是对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补充和发展,丰富了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加强了模型对实际的解释能力和理论基础。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假设条件下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则要做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LRE模型框架和混合预期增广的高阶滞后Phillips曲线,推导出最优"混合"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SVAR模型对中国最优"混合"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实证检验和冲击响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Phillips曲线具有混合预期增广的二阶滞后特征,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前瞻性正向特征和通胀惯性负向特征的"混合"特征。冲击响应路径显示:中国通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滞后效应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混合预期增广的高阶滞后Phillips曲线的传导机制下,在以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框架内,货币当局应采取缓慢渐进的"混合"政策调整方式,减少货币政策的调整频率,同时将货币政策重点转向基于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的通胀管理。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近期较高的通货膨胀宰,本文通过协整检验与VEC模型的数据分析,考察了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与通货膨胀事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大干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等需求拉动的作用,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已转向成本推动型通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