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农业旅游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内容,而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则为农业的有效供给提供了目标。生态、养生、有机农产品、乡村生态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态农业旅游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将农产品、生态产品及旅游产品相互融合,对提升农民、农村社会主体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市场、产品的基础上,以旅游消费为切入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进行剖析,针对当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社会+经济+生态"路径方法,为河北省休闲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位于贵州省的赤水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拥有较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赤水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以赤水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用SWOT分析法对该市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区域联动,拓宽旅游市场;二是促进旅游本土化与国际化相融合,激活旅游资源;三是实施多元化旅游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升旅游影响力。赤水市要想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发挥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必须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条件来发展旅游文化,有效避开在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而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让更多外来游客获得幸福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三全"发展战略;指出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从"生态景区""生态城镇""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的产物,发展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研究表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虽然实现了初步的融合,但产业融合度偏低,主要是由于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整合与创新能力不足,康养旅游精品缺乏;高素质人才培养不足,职业能力培训欠缺。探究问题的根源、关键、根本、核心和突破点,并提出以"协同行动、协同服务、协同共享、协同监管"为目标的协同发展体系,包括协同发展的目标、主体和任务,以期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以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武陵源遗产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演变规律的研究在目前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中较为薄弱.选择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作为案例地,通过对历年旅游企业的动态变化、旅游发展的回顾分析,深入研究武陵源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指出武陵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的特征.最后总结了集群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分析了今后的发展可能,认为制订基于集群的政策是武陵源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理论上悬而未决的争论还较多,集中表现在生态旅游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高档旅游还是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对象是自然区域还是可以包括地方文化区域等三个方面。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非生态化现象和“泛化”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将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混为一谈造成的。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旅游生态化”的辨析,对相关问题作了初步解答,并试图还原生态旅游的本意,探索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贵州省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及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贵定云雾镇具有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资源,具有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柯  祝建军  蒲素 《经济地理》2006,26(6):1047-1050
在产业簇群理论、旅游生态学和旅游地理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理论,包括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概念、成因、特征和发展动力。根据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簇群,对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主体三个角度提出发展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的独特创意性与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为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两者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边界日益模糊。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产业融合评价指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7大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2)融合水平梯度差异明显弱化,区域差异缩小,其中中西部区域融合水平进步最大;(3)融合影响因素空间表现不同,主导因子随时间环境变化,提升产业人才与产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之势。并从政府、市场、企业等方面阐述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旅游产业转型的一种创新型产业形态,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规模经济效应,丰富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河源市拥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区景色及国家一级地表饮用水源,是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的地接型城市,作为广东水源保护地,生态屏障区,应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角度,构建生态旅游集聚区经济模式,并采取切实措施,使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芬  钟永德 《经济地理》2011,31(2):333-338
以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地之一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等方式,以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视角来分析生态旅游者类群特征。研究表明,在以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构建的两维坐标系中,可以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分为友好型、破坏型、真正型、伪生态、可持续和偶尔型等6类;生态旅游者在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环境解说、居民利益和行为表现上均有差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市场仍然是一般生态观光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武陵源风景区旅游客流量时空变化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鹰  董成森 《经济地理》2014,(11):173-178
以我国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客流在景区的时空分布,探讨客流活动分布与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武陵源景区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有很强的季节性,淡旺季明显;客流在游览的路线上趋同程度高,导致客流在景区各景点上冷热不均。同时,客流分布与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最后从生态旅游承载力的角度,提出了协调景区客流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的构成要素,对目的地居民文化进行解释;基于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过程。以武陵源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旅游对武陵源景区居民文化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与居民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该区域今后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的构成要素,对目的地居民文化进行解释;基于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过程.以武陵源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旅游对武陵源景区居民文化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与居民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该区域今后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河北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旅游产业长期以来的“资源掠夺式”经营模式,是适应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优经营模式,是生态文明理论所体现的重要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现状剖析发现,新形势下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无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缺失、无生态保护的经济虚增、缺乏有效的产业培育机制等现象,指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应加强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应强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功能。文章以江西环鄱阳湖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相利  臧淑英 《经济地理》2006,26(6):1071-1075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持续的热点旅游形式,对于林区而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也是其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伊春市是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林业专业化资源型城市,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与经济基础条件良好、旅游行业发展也初具规模,又恰逢城市产业的转型时期,旅游业被列为城市发展的五大支柱性接续产业来重点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振兴重要举措的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重任,推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采取“一个主题与二个基点、三个结合与四个原则、五个系列”的发展战略以全面实现伊春森林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旅游产业,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兼顾自然生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是生态旅游与文化的有效融合,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宗旨。通过对昆明市团结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现有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团结镇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六盘水市包括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及红桥新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六盘水市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竞争力不够突显,合作力度不强,致使很多的优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在分析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做好统一规划,打造卡斯特独特的旅游景区,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线路,加强生态旅游的合作营销,完善相关配套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旅游营销方式分析及定位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成为旅游消费者日益关注和提倡的旅游主题,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热点。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与旅游结合起来,有效的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使农业旅游向着良好的生态方向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浙江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实地考察,对其营销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借以思考、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市场定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