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幸福是人性中最原始、最顽固、最持久、最积极的心理倾向,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透过形形色色的幸福观,探求幸福的社会性和规律性,进而探求普遍提高民众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幸福观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12)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也是对待幸福的根本态度、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概括性总结。大学生幸福与否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只有加强大学生幸福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幸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新维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幸福评价的标准将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源并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相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幸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时,无论何人,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永不停止。那么,对于新时期广大共产党人而言,如何理解幸福,又该如何追求幸福?针对这些问题,《共产党人的12个幸福观》一书从12个方面对共产党人的幸福观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从古至今,无数先贤哲人都对“幸福”相关话题持有各自的看法。诸如幸福观之于经济发展、人类教育及其理论价值或者实践价值等方面均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幸福观的历史性巨变。与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幸福观。诚然,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其幸福观在社会变革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鉴于此,有必要探究,面对时代飞速发展,重构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在此根柢上尝试对大学生幸福观重构给予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观.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度不足、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与现实生活相分离等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开辟多种多样的幸福观教育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中幸福概念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幸福观和边沁为代表的主观幸福观.其实,主观幸福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目标,在古典经济学阶段,由于国民财富等物质条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经济学的目标被定义为"富国裕民".边际效用论者利用效用对幸福进行衡量,但是直接对主观幸福进行衡量困难重重,客观衡量方式存在着"手段"和目标之间有差距的问题,由于个体幸福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学中这两种衡量体系的作用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幸福观是古今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儒家的幸福观相比。近代幸福观带有自己明显的时代特征:充分肯定幸福的感性物欲向度;较为妥帖地安顿个体和群体在幸福中的位置;将不幸更多地归因于宏观的社会环境;获取幸福的路径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生态哲学家,在其生态哲学理论视域中,幸福观问题被勾勒得尤为明显。因此,从罗尔斯顿的生态哲学语境审思幸福也即生态幸福的问题。罗尔斯顿的生态幸福观指的是人类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并且这个过程能够使人的精神世界处于健康状态,其主要特性在于——要以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统一性来理解生态幸福,二要以人类积极的态度"介入"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存在物的美好精神体验来诠释幸福。此外,罗尔斯顿也从大自然与人类的安身立命、大自然与生态人格的积极树立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幸福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幸福     
王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14-216
在西方,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世界观开始,经斯多葛派的宿命论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有关幸福思想的相同之处均为片面强调幸福只是精神需求的满足,主观上贬低甚至排斥物质享受。历史上,各派哲学家关于幸福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各执一词的幸福观,有禁欲主义、快乐主义、全面幸福论等幸福观。  相似文献   

11.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至国家、中到城市、小到一所学校、一个群体都提出了要实现"幸福"的构想,"幸福感"、"幸福指标"俨然有成为新的执政、管理理念的趋势.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幸福的心理解读 追求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对幸福的本质作过解释.如康德将幸福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间一个存在者,一生中所遇到事情都称心合意的那种状况";在20世纪中期,西方哲学界普遍将幸福与肉体的快乐和由此达到的心境密切联系起来,有关幸福的争论由哲学转移到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资助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幸福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探究。因此,针对广州新华学院资助工作尚未建构全面资助育人体系,存在重视经济资助、对精神育人不足的问题,提出将幸福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发挥高校思政课幸福教育功能、在资助育人体系中引入幸福教育理念、打造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吴真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96-197
幸福是同人生的目的以及现实生活和理想联系最为密切的道德现象,因而也是历来各种伦理学说所注重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道德范畴。幸福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受一定时代和当代社会条件的影响也就不同。通过马克思幸福观的概述、意义、内容和当代社会价值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6)
幸福是古典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伦理学始终绕不开的基本问题。在诸多学说中,《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幸福理论最引人注目,尼各马可的幸福学说被称为古希腊哲学史中对幸福认识的最高水平,被冠名为"幸福理论",这一卓越成就使其成为人类追寻幸福的起点。文章主要从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幸福这几个方面就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问题进行了阐释,进而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理想,并且进一步阐发了其本质含义:所谓"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而当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意义重大,它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动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凝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幸福概念缺乏严谨定义是社会和谐理论研究的主要瓶颈,本文基于生命科学所构建的"幸福微观机制理论"为幸福提供了统一解释."基因表达"假说使幸福概念获得了生物学起源:幸福感是诸多基因在大脑情绪中枢联合表达的先验性规定,基因实际表达由个体所消费的生物性和社会性资源决定."大脑中枢理论"揭示了幸福生产原理:外脑皮层对中脑生物能做功跨时空维度的积分,是个体认同自身幸福程度的基本判据;生存环境中六种基本资源相对价格和个体相对生产能力,共同构成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客观约束.扩展的"幸福模式理论",揭示了"世界快乐地图"展示的国家幸福排名之谜;预测了社会发展和幸福模式分布函数关联变化路径;得出社会和谐与两种社会分布函数吻合度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幸福为人所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欲追求幸福和增进幸福感,必须先明了何为幸福和各自在其中的角色、责任和行走的路径。本文尝试讨论了企业、工会和员工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增进员工幸福感的作为。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追求幸福。我们追求财富。 如果幸福是我们的终极追求,那么,财富是什么? 如果财富是我们的一生追求.那么,什么才是幸福呢?  相似文献   

19.
不丹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不丹根据自己的特色建立了国民幸福总值,走上追求幸福的发展模式。中国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有三十多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邻国不丹追求幸福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中国可以吸收有利于中国的、可用于中国的经验,让中国国民幸福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从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引出当代中国大学幸福教育的缺乏,并对幸福的内涵,幸福教育与积极心理学,以及幸福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措施进行探讨,倡导教育回归人性,鼓励大学生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