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崔泽园 《经济师》2009,(6):173-174
文章通过对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差距。对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现状的分析显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保险需求和有限的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巨灾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法律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运作的巨灾保险体系,从而实现制度供给的增加。同时,完善金融制度改革,为巨灾保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的设立和发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保险却未得到相应发展。农业保险市场处于低水平均衡现状,呈现供给不足、有效需求缺乏的"双冷局面"。文章用非均衡理论分析农业保险市场的这一状况,并做出解释:农业保险制度缺失;农业保险"消费"具有正外部性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业保险"生产"具有正外部性但"供给有限";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农业保险市场低水平均衡发展的三方面原因:农户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农业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交易费用过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保险为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当前我国科技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乏力和有效需求不足,科技保险市场的资源难以有效率地配置,出现了市场失灵状态。引发科技保险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正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育中介机构,采用多样化的保险契约等相关制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保险为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当前我国科技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乏力和有效需求不足,科技保险市场的资源难以有效率地配置,出现了市场失灵状态.引发科技保险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正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育中介机构,采用多样化的保险契约等相关制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巨灾风险损失经验数据的缺乏使得保险人设计合理的巨灾风险保险模式存在较大困难。基于巨灾风险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从消费者意愿角度对中国巨灾风险保险模式的主要项目进行定量设计,可以克服非寿险常规费率厘定方法的缺陷,对纠正巨灾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巨灾风险的边际成本、效用分析,得出中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是由于供给需求的双低以及投保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造成的,在考察了世界各国的巨灾风险管理现状后,提出通过国家、保险公司、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和发展中国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增强中国巨灾风险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梳理我国开展洪水保险基本环境和总结国外洪水等巨灾保险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洪水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思路,从供给、需求和保障供需双方利益等角度讨论了相应的政策需求,构建了以基础性政策和支持性政策为主的洪水保险的政策体系框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洪水保险制度建立的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巨灾保险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保险业正在拓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保险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深刻剖析巨灾风险的特殊内涵,明确指出目前巨灾保险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并提出政府干预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从而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提供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风险是导致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个人优化决策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利用M-V偏好函数,构造了农户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保险供给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系统性风险使投保农户风险高度相关抑制了农作物保险的供给,导致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而政府保费补贴可以增加农户对农作物保险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纠正农作物保险市场的失灵,但纠正的程度视补贴的大小而定.本文对我国农作物保费补贴及其他保险风险转移工具的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成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珂  曾小溪 《经济论坛》2011,(2):158-161
目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是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主要障碍。巨灾保险机制创新的难题在于既要实行金融创新,又要兼顾保险行业的特点。因此,要发展巨灾保险,就要建立多方参与、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及时推广相应的巨灾保险险种,推动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的公众知情与公众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岳 《经济论坛》2012,(8):89-91
巨灾保险的实践及最新理论研究发现,政府对巨灾保险的市场参与并未完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本文不同于既往文献从市场失灵及巨灾保险公共性的角度研究政府角色,而是从投保人风险偏好的角度建立单一地区及双地区理论模型,通过不同地区的博弈发现,政府参与可以通过降低保险公司破产概率影响投保人,提高投保人的效用,这使得投保人愿意选择缴纳额外税收通过政府进行市场干预.通过模型结论,建议我国巨灾保险发展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参与的方式进行,并积极提高保险的覆盖面.我国政府也应该建立巨灾保险共保体或选择大的保险公司承保巨灾以促进该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双重正外部性,是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般成因,在各国农业保险(以下简称农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并且将来也存在,但通过合理的制度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笔者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恰在于缺乏制度供给。在这种严重不足的制度供给下,保险人完全按照商业性原则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较大,费率较高,也缺乏法律依据,在有些地方甚至被当地政府作为“乱收费”而强行停止。同时,农户也因费率较高、险种较少、保险意识不强等原因对农业保险需求缺乏应有的动力。治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3.
巨灾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灾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转移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面临诸多制度难题和环境约束。文章首先从巨灾保险的产品性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对国外巨灾保险的三种模式加以评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及制度构建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实行政府主导的、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强制性巨灾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4.
技术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分析其供给和需求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而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技术"产品"的一个特例,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过程中,对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的介入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存在着市场失灵,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问题,都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的失衡和不足加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公共产品横向无偿供给的动因和含义,阐明了其主要机理,提出了构建公共产品横向无偿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外部性和价格效应的存在,科技保险市场往往会出现"需求不足、供给乏力"的尴尬局面,进而导致政府采取包括财税手段在内的干预,以帮助科技保险市场从失灵状态中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政策性科技保险的存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18.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19.
樊国昌 《经济论坛》2006,(2):109-112
从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发展的轨迹看,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类型基本上属于单纯的“供给拉动”型。因此,当前中国保险业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供给问题,而是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供给和需求力量的非均衡是制约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说,在保险业发展的初期,采取“供给拉动”推进市场并使之形成基本架构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一个健全完善的保险市场只靠供给拉动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面对2005年保险业全面开放的严峻形势,推动保险消费,培育消费市场,消除制约保险消费增长的各种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保险消费增…  相似文献   

20.
何伟  王夏 《当代经济》2010,(11):88-91
政策性保险的价值在于对保险市场失灵的校正,政策性保险提供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其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这是商业保险公司所不愿或不能提供的。作为政府保险形式之一的农房保险,分为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种类型。基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和从农村实际的发展需要考量,适时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