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部门是农业的基础部门,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基础在农村,粮食收购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粮食流通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因此,粮食流通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连。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方式、政府对社会粮食流通活动的管理体制、农业保护制度等方面的深刻改革,客观上要求粮食流通工作的任务、目标、内容以及工作和思维方式都要尽快适应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粮食流通制度是在我国特定的粮食供需形势下形成和发展的 ,在市场经济制度在农业经济中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发挥作用的今天 ,含有计划经济成份的粮食流通制度在实施中显示出诸多的不协调 ,与市场发生冲突 ,本文在对现行粮食流通制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蒋萍 《齐鲁粮食》2003,(9):12-13
1994年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对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入世后WTO规则的基本要求,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彻底改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政企合一”性质,建立一个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控制为辅的粮食购销体制,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已成为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重组和资本运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在中央和地方各政府、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历经“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消化包袱”等三个阶段。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认为.国有粮食企业通过简单的拆并和非实质性的改制。仅仅改变了企业的购销体制、财务体制和组织结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还没有实质性的变革。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担当粮食流通主渠道的能力与国家粮改政策和粮企改革的最终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现状的客观评估.有利于我们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这一系统工程做出更为理性的再思考.抓住改革障碍已经扫清、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内经济环境较好的时机.加快企业新的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运用粮食企业重组与资本运作的综合手段.继续深化和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初步形成.粮食统计范围逐步延伸到全社会粮食流通领域,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山东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圆满完成了市局和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多次受到上级粮食部门的表彰。  相似文献   

6.
今年,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按照一并轨、四分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粮食经营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力度。国有粮食企业在扶优限劣、抓大放小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机建制的步伐。去年,全国粮食丰收,国家粮食购销价格调整后,市场粮价回落.国有粮食企业出现了销售不畅、效益下降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7.
5月30-31日.中国市场学会和中国政策研究会共同举办《济南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高层论坛》。与会领导和代表对济南市粮食部门的探索和实践、业绩和绩效、经验和启迪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对我国粮食流通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建议。这里,摘要刊出《粮食流通产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的调研报告,供读者参考。文章认为.保民生、保安全是粮食流通产业的优先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避免在粮食“五连增”和储备充裕条件下放松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一)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国有大中型粮食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惯有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与粮食流通市场经济体制呼唤国有大中型粮食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有利于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新型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粮食作为重要农产品,其流通也应以市场化为取向,所谓市场化,就是以市场而不是计划作为粮食流通的渠道,以市场主体而不是行政主体作为粮食流通的执行者,以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而不是政府定价作为形成价格的途径,以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调配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入世前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 )入世前后面临的粮食问题1 .粮食歉收 ,大米紧急进口 ,财政负担加重。1 993年日本粮食大歉收 ,供应不足引发了社会大恐慌 ,出现了“平成米骚动”,政府紧急进口大米。1 994年粮食生产情况很不好 ,自给量只有 74 % ,进口大量增加 ,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2 .计划外流通米数量增多 ,原有粮食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发生背离。在政府管理体制之外出现了黑市交易 ,冲击了大米流通体制。1 993年 ,日本大米流通量中自主流通米 (议价米 )达到 70 % ,自由米 (计划外流通米 )占 2 0 % ,而政府订购米比例减到 1 0 %…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传统粮食流通产业逐渐显现出与现代粮食流通市场化的不相适应,由此而带来的必将是粮食流通模式的大改变,现代粮食物流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以健全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产业化体系和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为支撑。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就是不断用现代发展理念、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组织制度和经营形式.改造和提升传统粮食流通产业.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调控效率.提高粮食流通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改革会计管理体制,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国有粮食企业本着“服务改革,强化管理”的原则,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大对基层粮食企业的管理监督力度,对于稳妥推进粮改,促进粮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结合我县粮食系统的实际,就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做法和意义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粮食行业协会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适应粮食市场经济建立的中介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社团组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粮食市场的发育,其功能不断扩大,且逐渐由部门行业走向社会行业。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后,国家机构改革速度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加速,为粮食行业协会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正如国务院领导同志所说:“改革迫使我们尽快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使行业协会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并承担起政府转换出的一些职能。”这实际上是对政府机构改革后的…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粮食问题成了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粮食问题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近年来粮食流通出现起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往往比粮食生产起伏所带来的影响更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引起我们更大的注意。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均感不足。这应作为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一、近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与思考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粮食实行高度统一的流通管理体制。粮权集中在中央,对农民留粮后余粮…  相似文献   

16.
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不断改革和探索。先后推出了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两线运行”机制,“四分开一并轨”、“四分开一完善”以及“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措施,目前又实施“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政策。不难看出,粮食流通由政府控制逐渐向市场化过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渐接近总目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国家粮…  相似文献   

17.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粮食企业改革的一次制度创新.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产业转化的过程。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既是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现代农业建设战略、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粮食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和运行模式,随之而来的是,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矛盾。做为基层粮食主管部门.如何适应形势变化。从前台到后台.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发挥粮食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依法规范管理粮油市场,促进粮油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流通的管理,目前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在企业面前,它是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和企业管理权的“婆婆”;在政府面前,它又是维护国有粮食企业权益的全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食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但现实情况却始终是分而不开。这除了粮食流通体制的制约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换滞缓,这直接影响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现实条件下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管理程度和深度。现在…  相似文献   

20.
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