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寿昌 《财会月刊》2022,(7):143-152
内部控制构成科层制组织的具体实施机制,旨在为不确定性环境下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三大命题分别对应着内部控制性质和内部控制设计两大研究领域,西蒙提出的设计方法论为内部控制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但由于没有考虑组织成员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导致传统的控制论范式在指导内部控制设计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逻辑困境。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为基础,权力范式强调在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聚焦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和相互关系,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和知识整合为依归开展微观的权力关系分析,因此能够为内部控制设计的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是组织行为规范与结构规范的一个子集,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障。组织行为理论是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内部控制理论丰富发展了组织行为理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笔者首先简要地回顾了内部控制理论与组织行为理论的发展,然后对这两种理论的发展进行对比,发现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组织行为理论研究.并分析了这种滞后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将“公民行为”概念从个体层面扩展到了组织层面,提出用“组织间公民行为”来表达组织在长期交换中的一些特定行为,并梳理出了它的5个代表性维度.本文同时结合关系契约和心理契约理论,构建出了一个组织间公民行为的发生机制;其中,将心理契约引入该机制中,更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完善了现有的组织间关系研究范式.本文进而以3个具体例子对该机制进行了阐述,为组织进行关系管理提出了建议,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现代企业》2006,(3):26-27
员工自愿离职指的是由雇员决定中止雇佣关系,非自愿离职指的是由雇主决定中止雇佣关系。离职行为同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复杂,不是某一个因素就简单地导致员工离开,也没有哪一个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它。组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如果忽略了员工个体特征,会使离职的控制失去目标;而忽视组织内部和人力市场的因素,则不能全面和有效地对离职进行控制。一、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根据学者研究,离职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第二是从离职意向到离职行为的调节因素。1.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①个体因素。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激励和工作成…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一般分析 现代企业理论从个人交易行为的角度理解企业,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是个人之间产权交易的组织结构,企业行为是全体成员博弈的结果。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哲学思想就是”存在就是有道理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或转化为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构建了同事对“好公民”进行社会贬损的过程机制和条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本研究认为旁观同事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好公民”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影响,产生妒忌情绪,继而使其对“好公民”施行社会贬损。采取全循环的研究设计,本研究对四时点的121个团队中的809对员工-同事配对数据进行了多水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民行为与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呈正相关;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职场妒忌呈倒U型关系;组织公民行为通过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中介作用与职场妒忌呈倒U型关系;组织公民行为通过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职场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与社会贬损呈倒U型关系;特质感恩在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职场妒忌,以及组织公民行为与同事社会贬损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旁观同事为何以及何时对“好公民”施行社会贬损,为组织有效防范“好公民”受到贬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审计月刊》2006,(3):44-45
A引言尽管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完善,世界各地的财务丑闻事件仍然频频见诸于媒体。人们一直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希望寄托于构建一个设计完美的内部控制,然而事实给了人们一记重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组织内“人”的行为偏离了内部控制,而不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如何纠正“人”的偏离内部控制行为成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对组织内职员的偏离内部控制行为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控制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所说的职员偏离内部控制行为是指职员没有遵循组织…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组织领导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团队或组织领导者以及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自我领导以及自我领导对组织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在国内研究成果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对自我领导的概念内涵、组织中个体创新行为的界定、以及自我领导对组织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总结出自我领导与个体创新性行为的关系模式。研究结果不论对领导学研究领域还是创新性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现象是广受关注的问题,并被大量研究发现会对工作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从个体认识的视角,试图揭示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影响工作行为的过程机制,以及如何缓解职业高原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基于公平启发和归因理论,本研究认为职业高原会通过组织公平感影响基层公务员的在职行为,且个体归因在上述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采用331份基层公务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高原与公务员积极工作行为显著负相关,与心理退缩行为显著正相关;组织整体公平感在上述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2)内部归因能够缓和职业高原与组织整体公平感的负向关系,以及职业高原与积极工作行为的负向关系;(3)组织整体公平感在职业高原与积极工作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会受到内部归因的调节,对内部归因倾向较高的公务员而言,职业高原通过组织整体公平感对积极工作行为的间接影响较弱.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职业高原对公务员在职行为的影响过程,也为从个体认知的角度对公务员职业高原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组织支持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交换理论、互惠原则和组织拟人化思想。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原则都认为个体将会积极回报自己的恩人,个体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而和别人建立联系。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也被应用于对组织行为的解释,许多组织理论家(Organ和Konovsky,1989等)都认为雇佣关系的建立。就是员工以个人努力工作和忠诚来换取可得的利益和社会奖赏。Levinson(1965)提出了组织拟人化的思想,他认为员工把人类的特征投射到组织中,然后与实际上具有人类特点的组织发生联系。员工常常把组织代理人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现有媒介最大化主要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市场环境和组织管理环境下的媒介物种类、媒介物的特征、媒介物作用对象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探讨了组织管理领域媒介物影响个体行为的可能机制。本文认为,组织管理领域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可能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目标引导、能力显示等作用机制有关,通过这些作用可改变个体的“努力→结果”之间的关系,发生组织管理领域“媒介最大化”现象。本文的观点为未来实证考察组织管理情境下媒介物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并有利于丰富媒介最大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春  陈国华 《物流科技》2010,(11):140-142
从风险感知的角度,构建了采购决策的动态模型。首先,采购组织确定采购目标,而采购组织中的成员在环境、个体、组织、供应商、原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个体风险感知;其次,通过与采购组中的其他成员的信息交流,个体将修正自身的风险感知,并且个体通过其风险感知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得出个体采购决策,而个体采购决策综合加权最终形成群体决策。最后,群体决策绩效将在下一期中修正个体的认知偏差,从而进一步影响其采购决策。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we draw from human agency theory to develop the construct of work-related connectivity behavior during non-work time, and conduct a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antecedents of this behavior. Data from 139 full-time working adults in the marketing division of a media organization revealed that 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wireless enabled devices by the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norms about connectivity.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xert different levels of influence depending on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through which connectivity behavior is enacted. Polychronicity wa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laptop connectivity behavior than to handheld connectivity behavior, whereas role integration preference is only related to handheld connectivity behavior. We also found that organization members were more likely to exhibit continued workplace connectivity behavior during generic “downtime” activities such as traveling or commuting.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企业组织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着腐败行为,个体腐败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破坏。在此大背景下,探索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组织中的个体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公平、诚信、利己/利他主义对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OCBs) i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and safety, commonly shaped by individual and voluntary initiatives, are essential factors for a smooth and efficient organization in firms. Our research explor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OCB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in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operating in the oil & gas sector. More in detail, we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ttitudes, self-efficacy,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social norm on OCB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sonal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positively influence OCB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and those factors are influenced respectively by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social norm. Moreover, we found that attitudes play a full mediation between social norm and OCB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and that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and safety that is partially mediated through the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Finally, the results of our investigation are contextualized in the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frameworks pointing to a number of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建构组织内部开放的人际关系,是个体与组织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摈弃那些妨碍开放式人际关系建立的专制式领导方式、不合理的工作设计、不透明的或者有失公正的组织制度以及不良的个体特征,建构一种利于开放与人际沟通的组织人际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员工行为控制和激励机制在大型医院管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医院绩效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和运行中的核心内容,本研究通过动机-需求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分析阐述了医院员工行为与医院发展目标、员工行为与员工需要、员工行为控制和激励与绩效管理的关系,通过有效的行为管理,达到医院的绩效管理的目的,促进医院良性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and test a model that links on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s to his or her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adapt in a changing work context. Using a survey data from 371 employees working in 133 different branches of a large financial firm, we find that individual behaviors that explain task performance and individual adaptation to change are affected by a number of supportive social ties (size of the support network) with which one receives support inside and, mostly, outside the workplace.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individual performance and adaptation to change are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work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We also identify a mediating effect exerted by the informational network structure (mostly an internal network)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ort network (mostly an external network) and individual task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辛雅娟 《价值工程》2014,(15):172-173
本文通过对内控制度的详细阐述,对怎样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做出了分析,解释了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梁立新 《企业经济》2012,(12):48-51
组织资源的分配是雇主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根基下,它表现出"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成为雇主治理雇佣关系的非制度化策略,具体表现在:差序式的关系判断;内外有别的利益分配;基于关系信任的职务晋升。从雇佣关系的本质属性来看,差序式资源分配的内在逻辑是雇主的一种人情投资,旨在增加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提高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