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宪法信仰是公民对宪法所蕴含的民主、法治、人权、分权等价值不懈追求的精神体现和反映,它是一国宪政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公民宪法信仰的普遍确立需要通过制定"良宪"、宪法的切实实施、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以及激发公民意识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论述宪法及宪政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论述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宪法信仰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间的联系,表明目前在我国人民之中建立宪法信仰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表明建立宪法信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关于当前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重庆与世界》2016,(39):3-3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普及宪法、法律知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今后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向,也是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现行宪法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法制保障。因此,深入学习宪法,始终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增强法治观念,营造崇尚法治氛围.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断,为我们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明确了新的目标任务,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因此,要结合未央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将法治的宣传教育作为十八大宣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用以教育群众、鼓舞人心,树立法治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的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自信.要继续深入推进法治未央建设,强化宪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违宪清理活动,巩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逐步培育法律信仰,积极维护法律尊严,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经济政治待遇,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徐豪 《中国报道》2014,(12):19-21
建成法治国家,保守一点估计,要到2050年。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主要的缺陷。宪法监督机制是未来建设法治国家的突破口,是重要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国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人才,增强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宪法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入手,明确高职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进而提出高职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实施、实现法治秩序和维护公民权利等的重要制度。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但也存在不足与缺憾,从而制约了宪法权威的树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未来应通过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确立宪法诉讼和明确违宪制裁等,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薛天德 《魅力中国》2014,(12):302-302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重新认识宪法的重要性,明确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在于依宪执政;明确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加强宪政文化建设,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机构和运行机制,及时纠正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各种违宪行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最近,他在主持中共中央《西部开发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法治保障》的法制讲座时,再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带头学法、守法、执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全体人民首先是各极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12.
陈华 《理论观察》2013,(12):56-57
宪法观念作为一个国家宪法实施的构成要素,有其独特的生成机制与实践价值,是事关宪政建设成败的深层次因素.因此,将宪法观念作为审视我国当前在宪法实践方面遇到种种问题的思路,不失为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2月22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其中,除了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外,中共中央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中共中央建议,以上条款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相似文献   

14.
新近公开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保障公民私有财产作了明确规定,将宪法有关“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5.
宪法乃国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总给人以安全感。“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和“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作为历史见证于宪法,从此,中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平等国民待遇,有了法律保障,并因此而获得了长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赵中秋 《中国经贸》2011,(24):132-13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从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入手,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从1789年到现在的二百多年中,它不仅保持着超强的稳定性并且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从清末持续到当今都可以发现美国宪法留下的烙印。借鉴美国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国情,解决目前法治道路上的问题,才能实现建立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将二者有机融合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民主氛围的最好方式.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结合方法,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班级民主治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宪政文化,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林铎 《发展》2017,(12):7-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5周年和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尊崇宪法地位,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省实践,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陶波 《理论观察》2007,2(3):88-89
阻却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因素诸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宪法泛政治化观念、法律社会化运动中失误因素、司法公正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