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李远芳 《商》2012,(21):63-63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并购活动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危机后刺激计划增强了大型国企的市场力量,加快了并购的复苏。其次,我们分析了跨国并购,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战略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最后我们展望了中国跨国并购再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商业模式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探索了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产业升级是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产业升级能够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使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我国十分注重产业升级,积极制定了产业升级的相关策略,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而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创新。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制造业企业在产业升级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企业经营才能够跟上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步伐。研究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能够优化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模式,而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工作母机,但是目前企业的先进生产装备基本上靠进口,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集成电路等领域国产装备更是难以进入。究其原因,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尚处于低端水平。依据河南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规模扩张、市场整合等本土市场竞争策略嵌入一般升级路径,形成河南企业的最佳升级路径。而实际上,资源积累和加速策略被高层管理者很好地利用,但在技术提升策略中,重视传统的技术研发策略,不重视技术替代和跳跃,在本土市场竞争中,重视技术引进和封闭价值链的完善,不重视开放价值链的构建。由于实际的策略选择与最佳路径有偏差,河南装备制造企业需调整其策略选择,优化升级路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政策宜立足长远、因势利导,推动企业按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科学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爆发次贷金融危机,对对外开放日趋成熟的中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但对于相对比较落后、受影响面最小的黑龙江省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黑龙江省应抓住逆境中的发展机遇,加大发展劳务经济的力度,积极创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有选择地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循环经济拉动绿色GDP增长;鼓励民间投资,支持全民创业,以拉动黑龙江省的农村消费,争取创建一个多、快、好的黑龙江省产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就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企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辽宁制造业近年来遭遇了较严重的发展瓶颈,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双重的压力与挑战,处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引入打破了产业发展的国别独立性和完整性,正在深刻影响着分工参与国的产业成长。为此,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讨与分析了辽宁制造的发展现状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实现辽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如何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浙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对策与成效,以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金融危机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也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研究了金融危机可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并提出了金融危机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九个月辽宁加工贸易数据,对金融危机对辽宁加工贸易的短期影响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加工贸易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相比于一般贸易对辽宁对外贸易的贡献更大;加工贸易增值率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有所增长,显示辽宁加工贸易技术含量有所提高,依靠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带动了辽宁加工贸易的发展,从客观上成为辽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因,也说明逐步转型升级是辽宁加工贸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的企业大多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束端,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显现。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信息进一步表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发挥到了极致,需要来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休闲产业在拉动城市消费、扩大就业及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上海经济结构的特点及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上海休闲产业升级应采取的对策。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休闲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形势,客观上要求上海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休闲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业安全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建立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产业安全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年来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度逐渐趋于好转,但从中长期来看,依然处于临界状态,产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在影响产业安全度的诸多因素中,自主创新能力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对中长期产业安全态势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FDI影响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FDI进入对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承接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对FDI对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并对其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绍兴市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有发展空间。通过对5家当地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显示,企业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先进机械设备、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通过网络合作进行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升级之路。研究表明,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传统优势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有利于实现产业品牌化、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高端化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绍昆 《北方经贸》2009,(8):111-113
通过对次贷危机传导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不到位是导致危机迅速扩大蔓延的重要原因,这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存在的缺陷,而我国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与美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完善监管体系结构,较变"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Cox生存模型进行财务困境预测,选取我国制造业40家ST上市公司和260家非ST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在训练好的模型基础上进行预测,得出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影响因素和程度,并选取10家上市公司进行危机时点预测,实证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Cox模型对上市公司具有危机预警的应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再反思,分析金融创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申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提出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和原则: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遵循"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并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茹佳  朱英明 《财贸研究》2013,24(2):110-113
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功能,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对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风险、金融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历时两年,至目前为止,危机尚未结束。从危机的发展动向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将在短期内继续蔓延,并通过各种渠道对金融市场、世界各经济体经济增长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滞后性的负面影响。但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尚不足以引发全面衰退和混乱。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系统性崩溃风险的显著降低,中国应适时调整政策,以规避和减轻全球金融危机不确定性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快经济复苏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孙玉红  冉静 《北方经贸》2009,(12):15-17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波及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服务外包产业无法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大连作为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也同样经历很大的考验,然而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大连市实行服务外包政府应调整战略结构;制订吸引人才的优惠政府;政府提供融资支持;加大宣传力度;组建研究中心。企业应“内外兼修”扩大内需;加速企业重组与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