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改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区域发展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方式、策略。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发挥地区优势的情况下.带动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并且正是借助地区优势发挥,促进区域间互补合作,推动整个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资源和环境是影响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要保持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构建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和谐的湖北社会。  相似文献   

4.
资源和环境是影响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要保持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构建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和谐的湖北社会.  相似文献   

5.
李红丽 《经济师》2009,(7):27-28
政治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维系或变革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秩序的决定性因素。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活动中全面有效地整合维护与开发政治资源,不仅关系到执政使命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执政党的前途与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在其6n年的执政活动中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世纪要求党从阶级基础、政治资源的根本与核心上去维护、开发、扩充政治资源,加强整合政治资源的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以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为前提,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和环境保护为条件,以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发展。它不单单是经济结构的转型,还必须与社会发展、居民富裕、环境治理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生态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66-167,261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通过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提出资源型城市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持续使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比较了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阜新为例,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城镇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因素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文国  熊宁 《经济地理》2003,23(1):42-46
作者认为有三种因素制约①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短缺、制度性缺陷和知识缺陷。文章着重研究小城镇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因素。并把资源分为两种类型,即必需性资源和特色型资源,前者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后者包括特色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与交通资源。必需性资源是城镇所必需的资源,一旦缺乏则必然导致小城镇不可持续发展;特色型资源是为少数城镇所拥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吸引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经济资源,从而促进这些城镇的发展。缺乏特色型资源并不必然使小城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如果一个城镇既缺乏必需型资源又没有特色型资源,那么该城镇必然是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上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危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自然、经济和社会是一个协调发展的复杂系统,当代人在自我获得发展的前提下,要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近年来这一思想正被广泛接受,并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思想,各国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在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尚没有人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资源的角度来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问题。1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判断一个城市旅游硬软件水平优劣的重要因素。旅游开发是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旅游开发必须搞清楚其开发主题、原则和形式,否则就会呈现重复性建设、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盼惨状。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城市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掠夺农村资源的发展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阻碍了城乡资源的正常交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已上升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更易受其影响。文章以武安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推进河北省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核心问题之一。事实证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保障是关键。资源保障既关系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经调查发现,河北省人口已接近资源能够承载的限度,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样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经济将很难实现持续增长。因此,只有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河北发展的前途所在。河北省矿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阐述基础上,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出发,从农业—人口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子系统构建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做出评价。本文指出资源、环境是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根据法律保障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优势和缺失现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和构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5,(6):22-23
用50年时间,全面建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的循环型社会,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等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国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山西资源型城市要走出资源衰竭的困境必须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为重要突破口,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解决人居环境及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功能和社会支撑的全面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成相对发达区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阳城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是阳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且是阳城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生态学、经济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资源科学的诞生、发展和资源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基础。20世纪的资源观经历了早期的人本位资源无限观,中期的“资源有限论”和末期的资源持续利用观的转变。可以断言,21世纪是一个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时代,探索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资源科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人口数量过多,素质偏低,资源匮乏,环境污染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