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历程1982年1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次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发行3100亿日元的国际债券,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序幕。1991年上海真空电子发行B股,打开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大门。之后,我国又发行了H股、N股、S股和ADRs(美国存托凭证),使证券市场国际化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但其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而且发展不均衡,表现在:第一,从证券筹资方面来看,自1990年证券市场复市以来,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由1993年的41家增加到2002年8月底的111家,累计筹资281.02亿元,境内企业在境外上…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无沦是在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及国内的B股市场,还是在与国际证券监管当局的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应注意到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表现仍局限于国际筹资和国内B股的交易方面且规模尚小,证券投资和交易的国际化、证券制度的国际化接轨以及证券交易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尚未展开,与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雪莹 《特区经济》1996,(11):35-37
<正> 作为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问题一开始就被认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内容.但与其他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努力方向不同,我们更注意证券市场筹资功能的发挥,所谓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就仅仅成了证券融资国际化了.实际上,证券融资的国际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股票投资主体的国际化往往是最基本的,它是指国外投资主体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股权或债权投资而不受任何法律限制.除此之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还包括证券中介业务的国际化、证券交易所业务的国际化以及市场运作和监管手段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80年代开始国际证券融资,90年代开始设立B股市场,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入了实质性的起步阶段。然而自1802年英国政府正式批准和承认伦敦证券市场交易所以来,全球证券市场国际化已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阶段,因此,研究全球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培育深圳证券市场,是全市人民关心的大事。为保障我市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建议参照国际证券市场运作惯例,成立我市的证券评级机构,尽快开展证券评级工作。一、证券评级是国际证券市场运作的惯例证券评级是指对有价证券品质进行评价、公布评定等级的一种制度,它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西方国家都有专门从事证券评级的机构对发行、流通市场上的有价证券进行评级。证券评级对发行者、投资者、证券市场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对发行者来说,没有经过评级的证券很难被投资者接受,很难找到市场销路。证券级别的高低,直接决定该证券的发行价格、市场销路和筹资成本。证券级别高,发行价格就高,市场销路就好,筹资成本就低,发行者能按计划筹到足够资金;  相似文献   

6.
王晓滨  陈石 《开放潮》2002,(9):64-65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统一的游戏规则下,平等地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我国开放较晚、相对缺乏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业将直接迎来国际资本的冲击,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这一历史时刻,中国的证券行业应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条件,认清风险与障碍,适时正确地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含义与一般规律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本,在运行过程中实现的证券发行、证券投资以及证券流通的国际化。一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包含  相似文献   

7.
凌小梅 《特区经济》1996,(12):42-44
<正>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现代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它是指各国的公司的股票、债券以及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和销售,超越了一国的国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参与市场交易的贷款人和投资者都不受国籍的限制.对一国而言,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指该国的政府、公司可以在国外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也可以购买外国公司或政府发行的证券进行投资,也就是融资国际化和投资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论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策略江苏盐城市人民银行张流泉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的发行,证券投资、证券交易和证券市场结构,超越国界,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这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融资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各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和销售超越了一国的国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金融一体化和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现状,从中找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存在的障碍,说明迫切需要提高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原因,最后对于中国证肆市场国际化还需要做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金在国际上的自由流动,原来一国性的证券市场变成了国际性的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就是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它不仅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世界,同时也意味着世界逐步吸纳我国证券市场。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意义 第一,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始建立高度开放性经济体制,表明一国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金融大循环接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与世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一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表明该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相当水平,制度、法规和投资环境相当完善。实现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就要使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足以与国外相抗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反过来,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也会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应变能力。第三,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可以扩大证券供求规模,使企业和政府能够进行长期稳定的直接筹资。同时能刺激  相似文献   

11.
一、上海证券市场的现状首先,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从发行市场来看,1992年上海通过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达到216.6亿元,其中发行股票筹资136.68亿元,约占63%。证券筹资,特别是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已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主要手段。从交易市场来看,至1992年末,上海证交所上市证券品种73个,上市金额130.85亿元,市价总值646.7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达760亿元,其中证交所交易量650亿元。证交所股票上市品种38个(A 股29个,B 股9个),全年交易量494亿元。交易结构呈现明显变化,股票交易额大大超过债券交易额,证券市场已从国库券交易为主向股票交易为主转变。其次,证券经营机构迅速发展。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发展会员142家,至1992年底,证交所会员机构已扩展到171家,场内交易席位由年初的126个发展到564个。新增会员主要是异地证券经营机构,约占上海证交所全部会员的76.6%。市场辐射面遍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3个中心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1,(4):22-29,39
B股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允许境内居民参与B股市场交易,有利于不利中快我国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B 向境内居民开放有力地体现了管理层大力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菜的政策意图,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从长期而言,该项举措的出台对于B股市场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健,高效,有序运行都将是实质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在世界经济日益向着一体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经济改革开放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必然顺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潮流,走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十几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国际债券、B股、H股、N股、ADR、间接到海外上市、引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石化增发28亿 A 股的开始,国内的境外上市公司回国筹资已成为现实。于是有关专家建议,内地可以参照 ADR(美国预托证券)的形式,尽早推出中国预托证券(CDR)这一新型的证券品种,让外资公司发行CDR。证监会也公开表示可以以 CDR的形式向外资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国内上市的大门即将打开。面对呼之欲出的 CDR,市场各方是否准备就绪了呢?  相似文献   

15.
行业领袖贡献社会中国证券金融领域连创第一 阚治东先生是中国证券金融界的传奇人物.1990年,阚治东先生创立申银证券公司,并担任总裁、法人代表,后将万国证券合并,任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裁,法人代表.在阚治东先生领导下,申银万国自成立以来连续多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盈利能力第一的证券公司.期间,阚治东先生领导团队创造了许多中国证券金融领域的"第一",包括:第一个A股发行,第一个A股、H股同时发行,第一个B股发行,第一个证券营业部,第一个证券研究所,主持了中国证券行业第一起兼并收购等等.发行第一张金融债券、第一张企业短期融资券,设立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参与发起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国内第一个股票指数和全国第一份股票年报等等.  相似文献   

16.
聂民 《上海经济》1994,(4):30-33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利用外资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将吸引国际投资者对华证券投资,第二将允许中国投资者进行海外证券投资。由于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最需要的是吸引外资而不是境外投资,因此第一层含义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首要目标。我国大规模吸引外资的工作从八十年代开始,1993年利用外资额达到创纪录的2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陆洁华 《新财经》2006,(7):62-62
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进入后期,徘徊在十字路口的B股市场将走向何方?一个国家存在两个相互平行而又分割的市场,在国际证券市场中并不多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应当把B股市场纳入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的统一轨道上来。首要问题,就是政府要对B股市场的未来发  相似文献   

18.
<正> 2月19日证监会公布了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帐户,参与B股交易的决定。随着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尤其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允许境内居民投资.B股无论对境内投资者还是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都提供了诸多机遇。截止今年1月底,我国居民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1988年在上海、深圳两地开始企业股份制和股票市场配套改革试点以来,股票市场迅速发展。为了积极利用股票市场吸收外资,在稳步发展国内股票市场的同时,也逐步开始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1991年,上海、深圳两地的12家企业进行发行B种股票的试点,到1993年底,共有42家企业发行B股30多亿股,筹集资金约13亿美元;1993年我们又选择青岛啤酒、上海石化等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到香港上市,进行发行H股股票试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11家企业发行了63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向,就是逐步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所谓的市场化,就是指确立市场机制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今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凡是市场能够决定的,都要由市场决定;市场暂时无法起作用的,要尽快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政府的作用只能是弥补市场调节的失败。所谓的国际化,是指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要逐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无论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信息披露以及上市公司运作都要符合国际惯例,同时加快证券业的对外开放,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经济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