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积盛曾对北京的部分在校生做过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64.7%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可见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普遍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欠妥不无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常常简单地采用"否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上.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具体说就是以学生生命个体为本,尊重他们的尊严、个性、需求和发展变化.现代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今天,还要立足学生末来社会生活.惩戒教育与激励教育相得益彰,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经历过适当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学科.但反思目前的历史教育,尽管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日新月异,我们的历史课堂总体仍脱离不了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总体还是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更不喜欢历史考试.这中间虽然有诸多原因,比如教材的宏大叙事,缺乏血肉;学校的重理轻文;社会的急功近利而漠视历史教育的功能等等.但笔者认为历史课堂中,远离学生的个人生活,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本文就此问题,愿与同仁一起探讨"在历史课中,如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密切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4.
传承乡土文化理念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且已成为培养学生爱国爱乡观念、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幼儿期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乡土教育,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自2011年9月起嘉定区宝翔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构建与运行的实践研究》,逐步构建了"翔乡乐园"特色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教育现状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小学减负难和高校自主招生难(目前仅有少数高校在进行有限的自主招生)一直是教育界和相关家庭纠结的现实问题.在体制内的学校对一切难有大改观的情况下,几年前民间有人悄然将英美的国际高中课程引人国内,一部分中国学生通过这一学习途径,获得国际普遍认可的高中学业成绩证明,从而直接申请进入国外大学.社会对这种"差异化教育"的需求有明显增势,促进了一些民办国际高中课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东莞市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向困难户发"红包",获评"2008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广州日报》)这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对政府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弱势群体抵御风险能力的执政思路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李晓瑞 《改革与开放》2012,(14):160-161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毕业生数量逐日增多,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作为人才这一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培养者,高校采用何种措施来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学生就业是学校教学成果和旅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从社会需要出发,重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张建萌 《魅力中国》2014,(17):214-21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原先我在重庆市教科院里面,天天关注的是工作,跟社会接触比较少.现在我退下来后,和社会接触比较多,慢慢就发现社会太需要我们了,社会需要我们给教育工作做一些指导. 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讲,教育无外乎就是讲"人要向上,自强不息",正如清华大学的教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那样.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即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又可以满足个人对未来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发展、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追求.因此近年来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自高校扩招以来,但囿于教育资源和法律上的不完备,使公民的受教育平等权和平等获得教育的机会受到严峻挑战,"性别歧视"、"高考移民"、"相貌歧视"、"家庭背景差别"等不一而足,特别是不同家庭出身和家庭背景的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同日益成为社会和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学生家庭背景如何影响高等教育需求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曾宏 《中国西部》2013,(6):50-53
伴着《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阶段》的全面启动,"十大计划"的横空出世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教育是基于每一位学生独特、个性化的体验的,学校即使面对许多学生,也必须学会关注某一个具体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教育民主备受社会关注。教育民主通过教育主体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处在自我、他我与物我的互动之中,"下一秒是什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和活动自主权对学习的积极性的发挥、学习动力的鼓励很重要,这是现代教育的立足点,也是新的高考改革的重点关注领域。平等的教育氛围既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高校的生命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对生命教育缺乏关注,家庭对生命教育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生命教育模式,完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加强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提高家庭生命教育意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形成生命教育的普遍共识,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追求的是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和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顽疾。很多人希望"减负",但又担心"减负"会带来不良后果,致使历年来的"减负"都未达到预期效果。新时代背景下,"减负增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全社会极其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让教育回归本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后进生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着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他们,更需要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正在对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也肯定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2001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总部在广州召开的一次关于网络教育模式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也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网络时代"将在5至10年内使教育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使教育模式迅速步入信息时代.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网络对教育模式的冲击,未雨绸缪,迎接挑战,使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承担起社会赋予它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老师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安全知识.学校对学生多一次安全教育,学生就多一份安全;多一次安全导航,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会有所提高;多一次安全演练,学生在危难时刻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它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意义极其深远.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谈怎样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人,是培养学生爱校情感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秉承这一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校区的社会影响力;与北京校区一脉相承,弘扬开拓者精神;以人为本,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寻找出口,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保障硬件、软件、制度等配套体系,提升了校区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作为一线班主任,我关注的不是班主任工作量的计算,也不是班主任工作待遇和地位的全面提高,而是<规定>中第十六条: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条真正从法律上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减负问题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减负刻不容缓.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系列教育"减负"政策,但成效甚少.本文基于博弈理论的视角,对教育减负失效现象进行分析.从博弈相关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博弈结果说明这一教育减负过程.针对教育减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图从政策设计和执行、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自主减负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加以解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和身心上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