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情国力》2013,(11):1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形成了世界规模的加工制造业。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内外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包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环境成本、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相似文献   

3.
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建成 《亚太经济》2013,(1):121-127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向,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与日俱增,保持中国制造业持续增长可能对中长期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演变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的地位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文章认为,就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下游生产部分,只能算是"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仍然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世界代工厂"则是我国短期内合理的选择。欧美国家当前主张制造业回归,我们更应充分发挥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借鉴欧美发展制造业的历史经验,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瑞士制造业已形成机械、化工、纺织、钟表、食品五大支柱产业,所创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近30%。瑞士制造业拥有一批世界驰名的跨国公司,如诺华公司、雀巢公司、ABB公司等,并且培育出诸多享誉全球的商标和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瑞士制造”是高品质的象征和信誉的保证。瑞士制造业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原因在于,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产业环境,制造业已经构筑为一个完整的“钻石体系”,维持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潘岳 《开放导报》2002,(8):18-19
中国加工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凡是扮演过"世界工厂"角色的国家,如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和日本,都有着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一是能够在全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二是能够掌握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并能够领导全球市场潮流,三是能够在国内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合作体系.这些特征的形成过程,就是各国发挥其比较优势以建立"世界工厂"的过程.能否发挥比较优势,即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开篇便写到"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就先进制造业而言,我国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许多领域还存在明显差距,但在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差距在不断缩小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志龙 《特区经济》2009,(6):219-22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国家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阐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的比较优势,总结差距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将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2005年已经达到1.4亿美元,特别是出口总额更是增长强劲。中国产品已经风靡世界,因此被誉为"世界工厂"。然而,建立在劳动力优势上的制造业也造成了诸多国际贸易摩擦,同时还面临能源及原材料短缺、环境恶化及"民工荒"等诸多压力。于是服务业出口便引起了有  相似文献   

11.
一、滨海新区的优势 (一)滨海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 滨海新区的产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现已形成15大门类、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滨海新区已落户一百多家,快速发展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形成产业聚集.产业的聚集和专业化导致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目前主要沿海岸线、津塘公路和海河两岸布局,形成了以塘沽城区为中心的"十字形"工业集中带.  相似文献   

12.
全球制造:产业集群及珠三角制造业结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华 《开放导报》2003,(7):26-28
目前中国的整体制造能力还不够强,更多地是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但在制造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制造成本优势与市场优势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将指日可待.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将会极大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带动以区域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变迁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已经给予我们这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地经济与港口经济互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制造业开始了以专业化资产重组,实现核心技术与关联产业联合创造价值为特征的第三次结构调整.与此相适应的世界制造业大转移和跨国公司大并购与强重组,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并由此而引发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基地经济研究热潮.而如何将基地经济与港口经济的海洋通道区位优势、产业聚集规模经济效应和比较利益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双向互动和共同释放新时期要素功能的发展优势,是实现新世纪前20年我国外贸出口翻两番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入世新时期缩短我国外贸出口方式新旧交替过程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在新世纪率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傅允生 《浙江经济》2012,(24):14-15
浙江经济能否平稳较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浙江制造业的振兴发展。有必要通过政策创新,优化市场环境,形成制造业新的发展动力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和结构升级根本动因的总体理论框架之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考察,提出发挥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重在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的观点,探讨了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提出确立我国当前发展中低技术制造业的重要性,得出即使在我国完成工业化,成为工业化强国之后,我国中低技术制造业仍会占据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规模大、增量快、外向度高的显著特征,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以大规模劳动力投入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国际市场的收缩、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发达国家制造环节逐步转移完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式微,增长率有所下滑,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两年前,我提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改革.第二次开放是由政策开放、区域性开放转向全面的制度性开放;是由局部开放转向全方位开放;是由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开放转向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已成为新阶段改革的突出特点.第二次改革是由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推动下,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与WTO的规则全面接轨."世界工厂"与我国的第二次开放改革紧密相关.中国加入WTO,为中国制造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并且成为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化水平的直接推动力.不到两年的时间,"世界工厂"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也已成为热门话题,而且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那么,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推测,中国的制造业能否以自己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使"世界工厂"在中国落户并长期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全球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显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特征。我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还不是全球制造业最强的国家。面对竞争,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总体究竟如何,需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判断。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分为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业两部分,分别分析了这两类制造业现实的国际竞争力,认为我国的传统制造业目前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制造业是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然而,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正在弱化,因为其产出效率与附加价值创造存在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保持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提高新兴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本文给出了新的战略思路以及可行的战略对策,这就是"抓住制造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提高效率入手,增强制造业人力资本,确立新的比较优势基础,通过开放式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直接把握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形成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先进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产业结构的特点及“雁行模式”日本在战后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突出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化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强调应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日本“赶超型”产业结构,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产业结构就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发展趋势,导致日本经济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基于HOV模型,本文利用2004~2010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呈"U"型,现在我国仍处在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将降低竞争力,"波特效应"还不显著;随着分位点的提高,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逐步降低,这主要是由我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特点决定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果能够制定合理科学的环境政策,实现环境规制与竞争力良性循环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