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现生态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旱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在西北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有效实践,对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提升科技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型农村是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安康市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是安康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生态产业,是安康市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安康发展生态产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找出安康发展生态产业面临的难点,最后对安康发展生态产业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治 《经济师》2003,(5):221-222
青海地处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脆弱区。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 ,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 ,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建立重要意义、客观性 ,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湘西生态建设途径与分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谢庭生 《经济地理》2000,20(4):36-40
湘西生态区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沅水,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区的安危。本文分析了本区生态的基本特征,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发展农村经济等生态建设和保护途径,并根据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划分4个生态区。  相似文献   

5.
湿地公园是生态城市的绿肺和市民亲近自然的桥梁。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生态与社会功能的定位在于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其建设经验体现在规划先行、科学保护与精心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也会给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带来难题。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开始通过构建新型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域等方式来变革传统的法律制度,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就珠江流域而言,构建合理的水源林区划管理和利益分享机制有利于解决世居民族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原有的生态区划和生态补偿等相关环境法律制度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统筹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必要充分注意并考虑资源丰裕、生态保护、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潜力衡量的是一个地区资源丰裕、生态保护、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对今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它是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禀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发展生态功能区是新常态下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蒙阴县在发展中形成了“生态主导、控促结合、特色产业、点状发展”的模式,重视生态建设,着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秉承绿色发展,严控行业和项目准入;强调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立足本地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产业增长点.但也要看到,目前蒙阴县的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仍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有待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亟需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今在主流经济学指导下,人类盲目地发展经济,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学派提出了经济发展的生态观,主要有生态经济学和佛教经济学。生态经济是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形式,首要目标是持续性。佛教经济学把道德引入经济领域,为生态危机提供精神资源,生态问题也为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开辟了崭新的通道。佛教经济中的生态观是以佛教的缘起论为哲学基础的,整体论和无我论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0,(1)
林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经济建设和发中,人们不够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中损害了大量的林业资源,这种方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因此,发展林业经济,重视生态林业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取16个代表性指标,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函数型分析相结合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7年的生态建设进行动态评价,深入分析各地区生态建设的变化趋势,探讨函数型综合评价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地区在2006—2017年期间生态建设上升趋势明显;生态环境水平:东部地区呈U型分布,中西部地区呈上升趋势;生态保护和压力:东中西不断上升,且变化趋势相似;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生态建设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建设有一定的趋同特征,且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对于近两年生态建设发展状况,11个地区上升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而言,函数型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动态生态建设情况分析有效且合理。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土地资源,是地球上水域和陆地间过渡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在对新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因此要从充分考虑新疆特殊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完善新疆湿地保护立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湿地保护法律细则,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状况对我国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制约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试图从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出发,重点探讨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旨在对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构建设整个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呈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以三峡库区为例,通过系统阐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认为库区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而生态环境的改进也要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进而提出分别从政府、企业、公民三个方面努力以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比较注重对耕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保护,而忽视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这显然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强调耕地生态价值的保护,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After analyzing the grassl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nomads vs. agrarian land use styles and thei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gro-pastoral mosaic zone in northern China,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is more clos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sense.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has advantages over agrarian culture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car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s, and in sustainable huma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Generally speaking nomadic culture prevents desertification; whereas, agrarian culture facilitates desertification. Confliction between nomadic protection and agrarian destru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is essentially focused on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and even global ecological safety. Obviously,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because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existence, as well as development depend on and are decided by the vulnerable ecological safety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Therefore expansion of cropping into the fragile ecosystem of arid lands was unfortunate. The long term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se grassland ecosystems could benefit from reversal of policies that are exacerbating the problem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from the adoption of land use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centuries by Mongolian herders. Protection of grasslands and nomadic culture is far more important or even vital to the subsist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and all other beings, compared to the protection of agrarian lifestyle and land cultivation. Protection of ecologic safety is protecting the premise and fundamental bas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It is important to derive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nomadic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and i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and reasoning in line with the quintessence of nomadic culture summarized, some proposals 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are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进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世纪,生态伦理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林业院校大学生作为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其生态道德的水平和观念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发展和未来。生态危机语境下对大学生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使大学生确立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引导他们做一个保护生态、尊重生命、善待自然和适度消费的理性生态人。  相似文献   

18.
皖江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禀赋与相对较高的经济社会水平引来投资开发的热潮,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而又不引起生态环境品质下降,因而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皖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条件入手,阐释了产业升级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联,生态环境优化与循环经济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皖江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区域协调为依托,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环保法律为保障,经济补偿为调节手段,技术创新为突破点,绿色GDP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冯芸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60-163
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之所以在怒江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由该地区资源富集与贫困长期交织的特殊性决定的。怒江蕴藏着世界级的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既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而在怒江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富集,同时又是经济贫困与脆弱生态的复合地区,在开发旅游、矿业等其他产业缺乏支撑在短期内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开发怒江水能资源不仅是国家能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也是加快怒江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当地经济与生态恶性循环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重点发展经济区。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和空间布局特征与问题,指出经济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资源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严重冲突。提出以动力多元化、集中式城市化、城镇与产业协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适度开化、集聚布局、保护生态”的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策略。以强化空间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策管理、加强城市一工矿区空间集约利用规划机制,优化城市化空间组织,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战略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