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监事审计王鲁平,段兴民,刘峰无论是资本主义企业,还是社会主义企业,都必须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审计监督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外部审计有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有监事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本文拟就监事审计的产生、发展、比较及我国监事审计...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帮助应考人士学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翻译出版了《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又称“红皮书”)一书。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简称《标准》,本文对《标准》的基本内容分四期介绍。前言、序言和综述部分这部分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内部审计有两个基本特征1、内部审计是建立于各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它与外部审计机构不同,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建立于被审计单位外部的。因此《内部审计职责说明》指出:“内部审计工作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2、内部审计从属于本单位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外部化,又称内部审计外包,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的外部化表现为:(1)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凋和配合;(2)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或其他咨询服务机构全部或部分承担。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质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外部化,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在外部审计人员看来,内部审计只是一种范围性概念,且其内容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对内部审计进行外部化,内部审计并不会被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取代,因为内部审计外部化与外部审计(社会审计)有着较大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的运作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外界第三者实施.通常可以选择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与其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联合实施交叉审计。以下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探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内审简介及其启示日业为了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动北京市的内审工作,今年春天我们内审研修团赴加拿大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一、加拿大的审计体系加拿大的审计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称为内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绍英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政府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和政府外部审计缺位的客观事实,指出了英国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政府审计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企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约束机制,公司治理中的审计约束机制由外部审计约束和内部审计约束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外部审计约束是指由民间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约束,而内部审计约束是指由公司内部设立的独立审计机构所实施的审计约束。在此,我们着重研究公司内部审计约束。内部审计约束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良好的内部审计约束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我国内部审计法规的逐步完善,为我国内部审计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的实践也证明了内部审计创新的可行性.对内部审计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内部审计的功能和目的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也是实现内审目标的一种手段。本文在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一种新型合作形式——合作内审。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通过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本文试图在论述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启示,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 一、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职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为缩小公众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的期望差距,提高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帮助董事会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履行职责。具体包括:(1)在财务报告方面,一方面主持有关外部审计…  相似文献   

12.
叶晓玲 《会计之友》2007,(7S):75-76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共同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内部审计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效工具。文章最后提出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拓展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期刊登的一组文章,以“信息系统如何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审计风险”为专题,重点论述了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工作中对审计风险各要素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的风险控制,以及审计风险理论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借助于工程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系统,提出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审计计划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国外最早的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2年,AICPA发布了《业务审计合约》的报告,将业务审计从一项由公司内部提供的服务.重新界定为可以由外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承包人来提供的服务。这便为外部提供者进行内部审计服务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事业单位审计分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具有较强针对性;外部审计又分为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内部审计就是通过监督、分析以及建议等方式,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与内部管理,为开展各种业务活动保驾护航。目前,事业单位大多是以账项为基础的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方法缺乏科学性,如何以内部审计为抓手,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我国事业单位进行风险控制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参加赴德国内部审计考察团去德国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对德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深刻的了解。现就德国内部审计情况和我国内部审计略谈一些想法:一、德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情况简介在德国的审计体制中,法律没有规定企业必须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是否设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自定。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为了控制内部运作,适应外部审计和法律而设的,是企业的组成部分,设立的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德国企业多为私有企业,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内部审计帮助其控制和管理企业,因此联邦法律虽未规定企业必须设置内审机构,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的外包(又称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是指企业或部门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这只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变化,并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采取外包的方式以及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外包形式,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及规模,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然后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背景下,通过行政方式,于1983年根据国务院与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在全国各部门和单位组建起来的。国企改革起步阶段,为冲破单一所有制结构,推动“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试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借助承包契约理顺和替代政企关系,突破产权关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一种具有过渡时期体制色彩的内审制度,也可说是从单位“外部”按行政力量植入的一种“内部”监督机制。由此我国内部审计不同于西方,西方内部审计的演进印证了内部审计与企业受托责任的辩证关系,审计被作为经济主体内生的自我约束机制的产物,是一种管理要求,自然有别于我国行政式的、外部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借助于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分析了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探寻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已成为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和企业管理相比还相对落后。本文揭示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部分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探索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