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内在动力。深刻理解和认真把握这一点,对于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法治中融入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使道德规范具有了强制性,同时又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这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法治融德的前提入手,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建设"法治宁波",必须加强公民法治信仰的培养,形成浓郁的法治氛围。我市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既具有人类法治文化共有属性,又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具有独特性.同时包含着论证法治、整合社会、凝塑群体、指引个体、弥补法治和繁荣文化等重要的功能.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应具体从政府主导、文化熏陶、促进公众广泛参与等多角度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必然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追求。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为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障,在价值追求上至少应追求人民性、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正、规范公权力以保障私权利。  相似文献   

6.
王玉 《黑河学刊》2014,(6):24-25,27
地方法治文化建设是地方法治的价值观念意蕴和价值理想担当,在整体上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共同属性,地方法治文化是推进国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力量。从经济、政治、法制等各个层面考虑,在我国推进地方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此,本文对地方法治文化建设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地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制度性构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将二者有机融合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民主氛围的最好方式.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结合方法,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班级民主治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宪政文化,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房勇 《特区经济》2005,(8):278-279
一、企业法治管理的界定在界定企业法治管理的概念前,先来界定本文中“法治”的概念。法治一词在中国既有自生的本土含义,又有西学东渐以后的添加意义,因而当人们在不同的话语系统中使用时,法治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的心目中,“秉权而立”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价值系统,强调法律至上;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中国古代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缺少法治;现代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必须明确人民在法治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法治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全民尊崇法治的社会风气;提高立法质量,构建良法善治的制度格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依法治权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赵宏宇  牛贺源 《发展》2021,(2):71-72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且科学的理论根基,既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又立足并“扬弃”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不断接受着时代的检验与考核,并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吸收了...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意识得到了启蒙并稳步提升。但同时,由于受到封建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法治精神尚未能生根发芽,部分领导干部依然存在法治思维欠缺,思维固守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树立法律信仰;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责任担当;投身法治实践,提升治理能力;净化社会风气,优化法治环境,努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  相似文献   

13.
魏彦珩 《发展》2009,(11):97-98
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养成法治理念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现行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子文化、裙带观念、家族主义宗法传统、熟人社会等。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出路在于:把人民法院建设成为培养法治理念和表达法律诉求的神圣殿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成为培养全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率;社会中介机构真正发挥社会作用;大众传媒应该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鞭挞亵渎法律行为的舆论阵地;参政党积极参政议政;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职业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之一主要受到现有经济基础决定,但又受到现代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影响,而法治与道德在社会基本价值上能达到相当深度的融合.当用法治理念审视现行职业道德的时候,会发现较多现行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法治理念不太协调之处.本文正从该视角反思我国现行职业道德之不足,以供有志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法治是其前提和保障.因此,推进法治滨海建设,要做到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纳入考核指标,完善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关于当前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理念与法治理念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的结合,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法治理论的丰富,是中国法律与发展实践的一个路标,是中华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和救济公正.  相似文献   

18.
农村法治化:我国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农村特别是边农村地区的法治化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究其原因,既有我国缺乏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的原因,也有农村基层政权腐败的因素,更有农村中重人情、轻法度的阻力。因此,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化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理念与法治理念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的结合,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法治理论的丰富,是中国法律与发展实践的一个路标,是中华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和救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