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桔华 《中关村》2011,(10):79-79
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对北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年底前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就业创业好机会。由价值中国网林永青、80创成周华、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零点咨询袁岳、  相似文献   

2.
消息:我国将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我国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社会就业总体规划,对毕业半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组织进行失业登记。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时作此表示的。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04,(6)
消息国家人才网6月上旬举办网络招聘会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所属的中国国家人才网于2004年6月8日-14日举办为期一周的“第三届全国人才网络招聘大会”。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人事部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以及向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发腱机遇和用人单位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陈小莫 《中关村》2008,(9):78-79
“1本=民工头子;2本=民工;3本=农民;大专=半耕农;中专高职〈狗;研究生=粗壮农民,干2个人活,吃3个人饭。”社会上早有评论说大学生与农民工生存状态相似,浏览近几年各大媒体均有诸如“万人挤爆招聘会”“大学生抢走农民工饭碗”等标题报道。据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0万,2007年已达到495万。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关注成了不争的事实。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该何去何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3,(9)
消息:2003年高校毕业生本科就业率达83%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各层次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去年净增67万人。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消息说,在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今年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预定目标。9月初,全国高校总就业率达到了70%,其中本科生约为83%,高职高专生约为55%。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IT教育培训是一块非常巨大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培养了4万的IT人才,相对印度每年25万,人才问题一直是扼制我国软件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加入WTO之后,对IT类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对这类人才的培训也会出现巨大商机。 如果说2002年的软件人才培养市场是一个各路高手排兵布阵的阶段,那么,2003年,还会有更多的厂商深入这一领域,优者胜,劣者汰,如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的软件人才也将进入更为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3,(9)
消息:2003年高校毕业生本科就业率达83%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各层次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去年净增67万人。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消息说,在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今年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预定目标。9月初,全国高校总就业率达到了70%,其中本科生约为83%,高职高专生约为55%。  相似文献   

8.
勒川 《中关村》2007,(11):88-89
8月的人才市场,颇有承上启下的意味,大多数高校应届毕业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新一轮的招聘即将到来。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薪酬由前几年的平均2500至3000元降到了1500元左右,媒体惊呼"大学生就业步入  相似文献   

9.
程桔华 《中关村》2006,(4):90-92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13万,按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计算,约有近80万人毕业后难以就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开始侵蚀高校学子。一些大学生开始研修《厚黑学》,丢下课本拿起酒杯,有的甚至还在校外做起了“三陪”……这些本不是在校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灰色技能,一时间却在某些高校悄然兴起,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就忧心忡忡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让“灰色技能”远离高校!《厚黑学》:求职前的另类教材在“灰色技能”中,李宗吾所著的《厚黑学》以分析历史(…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产业报道》2003,(2):56-57
中国的IT教育培训是一块非常巨大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培养了4万的IT人才,相对印度每年25万,人才问题一直是扼制我国软件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加入WTO之后,对IT类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对这类人才的培训也会出现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11.
明星 《中关村》2012,(2):114-115
家是共有的.但家里的许多内容,却是“产权明晰”。此时,家不再是不分彼此的大集体,它更强调对个人利益和私有产权的保护。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家,但我们更是独立的股东。  相似文献   

12.
明星  程桔华 《中关村》2012,(5):84-85
伴随着"用友云平台"的正式发布,"新长城计划"的全面实施,用友的英文字号由"UFIDA"更新为"yonyou",并正式启用了新的"用友"和"用友云(yonyou cloud)"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13.
10年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这个过程要经历太多的艰难困苦,尤其是对一家杂志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圈如何生存、如何发展?10年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那些成长的画面仿佛还在昨天。《中关村》杂志这10年,结识了很多朋友,不仅在中关村,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关村》杂志这10年,见证了  相似文献   

14.
祁建 《中关村》2013,(6):58-59
并不是营销手段用得越多、越大,就一定能对电影的票房起到促进增长的作用。适度的营销才是最好的营销。  相似文献   

15.
江南春 《中关村》2013,(6):84-84
我一直在寻找分众跟手机游戏生态产业链之间的关系。现在100个手机用户中,就有30个智能手机用户。我自己从来不玩游戏,尽管我是很多游戏公司的独立董事。但手机游戏我会玩五六种,说明手机游戏已经变成一种快消品,几乎每个人都跟它有关系。游戏的推广很值得研究。以前,游戏公  相似文献   

16.
闻思修 《中关村》2012,(10):57-57
违纪者的"舌尖"真是像"吸毒者"那样愚蠢不可救药吗?  相似文献   

17.
千洵 《中关村》2013,(1):112-115
《顾太清集校笺》是迄今面世的第一部关于太清诗词的校笺集。作者以满学家的研究视角,结合太清生平解析太清的诗词,再以诗证史,是为顾太清研究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8.
电视的“临界点”:电视文化的三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颐武 《中关村》2011,(5):98-98
2010年的中国电视其实面临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既会影响电视业的基本生态,也会影响到公众的日常生活,这些新的变化其实虽然是既往趋势的一种必然发展,但又是一个新的潮流的起点和开端。在这里,有三个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陈英凤 《中关村》2011,(4):87-87
在东京,政府公车数量之少让人惊叹。整个东京都厅有1万多名公务员,但公务车的数量却仅有10辆左右。在东京的电车或地铁里碰到政府官员是很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20.
舒圣祥 《中关村》2011,(9):88-88
根据媒体的“挖粪”.华商协会盈利方式之一即为慈善基金收入,而且不仅协会能从慈善基金中获得收益,业务员向会员私募善款,也有2%的提成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