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从199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这个法实施时间短,政策还不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加之税务机关缺乏征管经验,所以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仍然有许多难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难点 (一)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纳税的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税种.但由于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税源隐蔽,零星分散,而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是一个难征难管的税种,税款流失严重,有的基本处于失控状况.因此,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减少税款流失,有效地防止偷逃税行为已成为地税部门征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现就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转变不能贸然前行,课税管理的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必须跟上。原有的分类课征模式对税务机关征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而在综合与分类课征模式下,由于有综合征收部分,需要纳税人自行申报,这对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技术要求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代扣代缴制度。推进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需要继续完善课税模式转变所需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收入监控制度、构建协调的涉税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个人所得税稽核制度、建立个人所得税援助机制等。配套制度和措施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程的快慢。  相似文献   

4.
个人所得税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税种之一,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相当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扭曲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公民的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较为淡薄、个人所得税税制不尽完善、税务机关征管水平低下及征管手段落后等。我们应采取有效对策从各方面防范个人所得税流失,包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通过改革单一的分类征收的税制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调整税率结构、重订费用扣除标准等改革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加强税源监控,加大对偷逃税的打击力度,全面提高征管水平。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与申报工作,切实落实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保证高校教师各项收入依法纳税,已成为摆在税务机关、高校以及广大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探讨了个人所得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规范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税种。但由于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税源隐蔽,零星分散,而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是一个难征难管的税种,税款流失严重,有的基本处于失控状况。因此,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减少税款流失,有效地防止偷逃税行为已成为地税部门征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现就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智慧》2005,(25)
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5]813号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和其他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人有依法缴纳税款的义务。纳税人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追征,直至收缴入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豁免。税务机关追缴税款没有追征期的限制。《税收征管法》第52条有关追征期限的规定,是指因税务机关或纳税人的责任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在一定期限内未发现的,超过此期限不再追征。纳税人已申报或税务机关已查处的欠缴税款,税务机关不受该条追征期规定的限制,应当依法无限期追缴税款。(2005年8月16日印发)欠税追缴期限有关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税源监控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税务机关利用税收征管手段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防止税款流失的各项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内容。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做好宣传工作。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纳税服务是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和税务机关依法诚信征税的基础性工作。税务机关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合理满足的理念,做到依法、公平、文明服务,促进纳税人自觉主动依法纳税,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推行包括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络申报等多种申报缴款方式,方便纳税人缴税。为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精简并统一需要纳税人报送的报表资料,全面实行国税、地税共同办理税务登记证、设立纳税服务热线、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税务检查,降低征纳成本。积极推进办税公开,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开展法律援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相辅相成,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领域,工薪阶层为纳税主体,税收流失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分类所得税制漏洞多;征管方式、征管手段落后;对违法者处罚不力等。为防范个税流失,应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建立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制度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建立健全以纳税人编码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为主体的个人所得税监控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强化公民的纳税意识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转变纳税服务理念对纳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十分重要。转变纳税服务理念应做到视“纳税为公民义务”向“纳税不仅是义务,更是公民权利”的转变,从“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到“纳税人自我课税”的转变,从“基本不相信纳税人”到“相信纳税人”的转变,从“纳税服务是职业道德”向“纳税服务是行政行为”转变,“以税务机关为中心”向“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转变,“收入型”、“执法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税收流失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税收征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流失,通过对纳税人违规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来有效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从而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源隐蔽、税收征漏、现行税制模式的不完善,导致税漏流失。使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难以体出。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合理有效的调节个人分配,促进经济地长的作用,应强化税法宣传、增强纳税意识;改变现行税制分类办法;严格税源控制,强化代扣代缴制度;建立税务稽查网络,使个人所得税与征收管理中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税收征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流失,通过对纳税人违规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来有效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从而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逐步完善和征管工作日益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和税款增幅显著加大,相应地,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亦日益加强,同时,也应看到在税制设置和征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本文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以期对有关部门完善个人所得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税收征收管理法在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缺陷:强化纳税务意识忽视了纳税人权利的保护;赋予征收机关权力却缺乏必要的约束,有关条款显失公平;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不平等。这些缺陷已严重影响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和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工作。修改现行税收征管法,树立纳税人权利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最大的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税种,但由于人们纳税意识淡薄,社会监督不到位,使其税款流失严重。我国应从提高纳税人意识、完善税法、加强税务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监管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8.
国家和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这一对矛盾需要通过纳税筹划合理解决,才能既不使国家财政收入白白流失,又不给企业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依法纳税是每一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国家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两大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税负是一项无相应的收入相匹配的费用支出,税款的支付会导致企业现金的净流出,从而构成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损失。国家和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这一对矛盾需要通过纳税筹划合理解决,才能既不使国家财政收入白白流失,又不给企业增添过多的经济负担。我国企业正常的税收负担大体包括两部分:一是按确认的收入征收一定比例的流转税,二是按取得的收益征收较高比  相似文献   

19.
个人所得税有三种课税模式:分类所得税制的公平性较差、对征管制度的各项要求较低;综合所得税制体现了税收公平,要求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有较强的征收核查能力;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结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有三种课税模式分类所得税制的公平性较差、对征管制度的各项要求较低;综合所得税制体现了税收公平,要求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有较强的征收核查能力;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结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