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介绍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在本合作中又将其称为大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大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总落差5167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立方米。GMS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显要。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赵娴 《开放导报》2013,(1):88-90
本文以边境贸易为视角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国际合作的历史沿革入手,阐述了GMS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各个阶段,并探讨了旅游国际合作对边境贸易的作用,分析了边境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合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边境贸易视角下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国际合作对策.  相似文献   

3.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新的形势下已成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并发挥重要作用,将使广西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而对广西在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能否抓住又一个难得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参与GMS已有16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 ,城市越来越全面地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形象 ,展现着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城市吸附着各种生产要素 ,并在集聚效应、乘数效应、分工协作效应的催化作用下 ,使其内含的各种经济能量产生裂变 ,爆发出比它们简单相加大得多的扩张力 ,从而使城市成了现代经济社会运行的火车头。城市还将自身的能量向外扩散、幅射 ,把文明和进步撒向城市以外的广大区域。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中 ,遍布于这一区域的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中心城市同样有着特殊的功能、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城市的效用 ,从而加快整个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云南与其他参与五国之间的贸易情况,从云南省与GMS五国的贸易现状、存在的挑战、已具有的优势以及云南与GMS五国贸易的发展思路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作出一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也得到很快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区域合作热"的浪潮。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其发展对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研究泛亚铁路的建设背景的同时分析了泛亚铁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大湄公河次区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贸合作已经逐步展开,但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进展比较缓慢,在此情况下,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合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为这一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起点高、进展快,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把湄公河次区域构筑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云南等省直接参与合作机制下的活动,成绩斐然,成果凸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4亿,合作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亚太经济》2004,11(1):29-32
近10多年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在21世纪,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李旋 《特区经济》2009,(9):69-70
20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次区域合作也得以迅速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是亚洲开发银行牵头,由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旨在通过加强次区域国家的联系,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实现次区域的一体化,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时应采取的对策,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次区域经济合作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本文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互相作用,进而对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姚东 《亚太经济》2012,(1):18-21
从湄公河惨案着手,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法律依据,打击犯罪的法律规定,犯罪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刑事司法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背景,较为详尽地梳理与分析了次区域各国各个时期利率机制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次区域国家利率波动的相关性及其与中国、美国利率的相关程度.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帮助下,大湄公河地区的六国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经过20年的运行,该机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其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以及合作环境比较复杂且发生了变化,GMS合作机制的未来面临着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充分认识GMS合作机制的定位,与亚行取得合作以推动该机制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种质资源、自然资源及农业技术方面各具优势,互补性很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具有良好前景。云南省农科院、柬埔寨农业科学院、老挝农林科学院、缅甸农林牧渔科学院、泰国农业合作部农业司及越南农业科学院于2008年3月联合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合作组,在大豆、陆稻、马铃薯、甘蔗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由六方大豆科技专家组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虚拟水”是伦敦亚非学院学者托尼·阿兰(Tony Alla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定义为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不断增强,区域整合发展态势凸显,整合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升级。本文将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向前推进,延伸至国际区域整合问题的研究中,提出区域社会-空间整合的理论范式,赋予现存区域整合现象以新的理解,并以湄公河次区域为例进行了区域整合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广西与云南优势的互补与整合,从区位特征、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来看, 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为此,需要桂滇两省区联合完善交通网络,联合推出旅游线路, 联合开发旅游市场,联合促进旅游便利化,以便共同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20.
贾若祥 《发展》2013,(9):25-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在次区域合作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形成了面向东南亚、南亚,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