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建设一直被认为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笔者最近在苏南一些村调查时发现,城镇化建设把一部分及村富裕户引进城镇的同时,形成了部分农村人才和财富的“空洞化”;一方面发财致富的能人和示范户走了,等于断了村民与市场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富  相似文献   

2.
村域城镇化是建制村域经济社会结构、人口集聚规模、聚落建筑景观、农民生产生活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水平趋同于城镇的过程。随着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轴,全域城镇化及城乡同步建设渐成市域和县域发展新潮,越来越多的村域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标志着中国农村进入村域城镇化新阶段;工业化的"引擎"作用由强到弱,农村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成为主动力,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撤并的推力作用逐渐显现,是未来中国村域城镇化的重要特点和趋势。把村域城镇化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村域城镇发展纳入市域、县域城镇发展体系中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将有利于城乡融合,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据一些机构和媒体调查,"农民不愿进城落户""城里买房户籍在村"现象在一些地方提高户籍城镇化率改革实践中,正较为普遍地出现。这一现象引起关注,一些观点认为这是"逆城镇化"现象,存在很大隐忧,需要采取措施遏止。从目前所谓"逆城镇化"现象来看,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人进了城镇,或者在城镇买了房,但户籍还在农村,有的甚至人与户籍都进了城镇,但农地"三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高起点推进 山东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把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因此,无论是市,还是县,或者是乡、村,上上下下对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都十分重视。他们本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高点起步、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抓城镇规划建设。去年全省涌现出19个城镇建设先进县、150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说到底是农村人口的 城镇化。为此,白沟镇党委、政府充分运 用"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 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政策优势,把城镇 改革与村街改革结合,城市建设与村街 改革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大 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地经商务工 人员在白沟落户。规定:凡在白沟镇有固 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者,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 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 学、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原城镇居民同等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农村改革初期,一些村庄抓住市场先机,推进工业化,将村庄建设为小城镇。如果说那时这些"明星村"星星点点地散落在中国农村大地上,那么今天,这种村庄"就地城镇化"模式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王景新称之为"村域城镇化"。虽然工业化拉动村域城镇化的"引擎"作用由强转弱,但是,农村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后工业时代村域城镇化的主动力,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撤并对村域城镇化的推力作用逐渐显现。相比于"异地城镇化"模式,村域城镇化更现实、更可行,更"接地气"。推进村域城镇化离不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近年来,中央政策一直强调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方志权等认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遗传角度来考虑,农村城镇化必须切合实际,找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推行方案。从沿路建、村联片、小村镇到农村城镇化,小村镇建设的任务重大、意义深远。它是村落沿路联片启示下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期雏形,又是城镇化科学规划实施的载体。发展农村城镇化小村镇承前启后,兼容城村的作用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必须面对客观情况,遵循城镇形成的自然历史规律,因势利导,科学作为,以水到渠成的助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一、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山西省的"百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笔者通过长期对山西省晋城市部分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乡镇中心小城镇、城市"城中村"以及市郊周边村的跟踪调查,了解到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作现代化进程的标志之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建设用地问题逐步凸现.在四川省,这一问题已经显现. 近日,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对四川省部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2011年国务院提出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一步升级,实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但由于缺乏一个能统筹城乡资源、协调城镇化和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以来,浙江省宁海县紧紧围绕村级权力清单"36条",其中涉及村集体管理事务(村集体权力)19条,便民服务事项17条,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推动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1.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夯实"36条"执行基础。在村一级开展财务管理规范化村社建设,认定并公布了362个县级财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镇化,作为一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农民、城市——市民"的格局,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建设蕴含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推进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对城镇化路径的思考、创新与重新选择。一、农村城镇化基本概念城镇是以人为主体,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为特点,以获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民点体系,研究结果符合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较好地揭示了城镇—农村居民点这一层次结构中各要素间的联系,是从空间结构优化这一角度拓宽了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化镇为市",实现"农民市民化"。而中国城镇化在既有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特质及模式已经固化成为某种"路径依赖",这使得当下乡村的城镇化陷入以"农民主体缺位"为核心特征的困境,最终导致城镇对乡村更深层次地"规训"。基于此,本文依托浙江省青岩刘村这一典型案例,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解释了"淘宝村"的出现、演变、特征及意义。正是借助互联网经济和技术创新,"淘宝村"将乡村传统和现代因素有效融合,在赋予农民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体配套式"现代化改造,让乡村城镇化真正能够"记得住乡愁"。"淘宝村"也因此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层面提供了创新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会计监督,提高农村会计核算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近几年一些地方实行了农村会计核算"村账乡代管"制度.这个制度的实施,引起会计核算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目前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农村人口落户城市背后隐含的大量新增城镇人口的公共福利成本问题,而是部分农地"进入"城镇后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人地钱"挂钩的城镇化,就是要在测算城镇新增落户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来合理确定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这一政策的本质内涵,是要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布局调控,而其落脚点,还在于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使其一部分可用于解决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黑龙江垦区职能的特殊性及城镇化建设的水平与特点,提出了城镇化提升策略:即坚持走特色城镇建设道路,坚持"大农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战略,坚持城镇化建设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镇管理体系建设,拓展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一、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化城镇化改革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是要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权利平等化。农民向往城镇生活,但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享受不到市民公共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在农村集体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不愿意进城,或者进城后又返乡的"逆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按照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思路,采用到湖北省有关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户等方法,就湖北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成因、思路和对策进行实地调研。同时,有针对性分析近20年来,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剖析湖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城镇规划建设和城镇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顺应城镇发展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湖北省农村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提出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的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模式和实施对策,探索一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集约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